中的异端。之后,又有三次对儒家思想的较大冲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中,草根阶层对儒学的冲击。第二次是戊戌变法时代,变法派思想家对儒学的冲击。第三次是民国成立之后的五四运动,各类激进主义新思潮对儒学的冲击。在六朝先后受玄学、佛学的挑战,在五四反孔非儒高潮下历空前之厄,但还是绵延至今,其原因是因为儒学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且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它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以至于今天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国学(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儒家是国学的核心与主体。
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历经两千五百年依然传承在华夏并多次引起“热议”的思想学派,也就是儒家了。抛却那些不同时代赋予的政治色彩,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就是:智信圣仁义忠,孝友睦姻任恤。
第三章 历史给了我们机会
1.古希腊哲学与百家争鸣
整个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恒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和东亚的黄河流域,哲学的最早发源地也是在古代的东方。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乃至哲学发展的我们,最先想到的会是先秦诸子百家,正如西方的整个哲学发源于古希腊一样。黑格尔说:“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中国哲学、印度哲学,与发源于希腊盛行于欧洲的西方哲学,并称为世界的三大哲学传统。而近年来,最受中国学者关注的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