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抨击交流,四处游说,著书立传,他们的付出不仅让统治阶级,同时也让天下人们的目光聚集到个人的身上,人们开始重视人自身的价值与体现。*兰!兰¢闻-穴- /首+发?有人说,这得归功于一个人,那就是鲁国一位名叫叔孙豹的大贵族。他在春秋时期的半个世纪谈到人生的意义时,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叫“三不朽”。意思就是说:人世间只有三样伟大的事业,可以使人生不朽,分别是“立德”、“立功”、“立言”。
何谓“立德”?就是根据天地间的根本法则、自然之理,设计出人间的理想秩序、人类的行为规范。按道家的说法,黄帝就是“立德”之人,因为黄帝设计的治理秩序,完全是顺天之道;按儒家的说法,周公就是“立德”之人,因为周公建立了理想的礼乐制度;按墨家的说法,大禹就是“立德”之人,因为大禹治水,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是人类的根本大道;按法家的说法,则他们自己就是“立德”之人,因为他们当政所实施的新法,就是顺从天道、应时代而建立的人间的理想秩序、人类的行为规范。?第,一¢看!书.枉\ /已,发,布+嶵\芯?蟑/劫¢
何谓“立功”?就是顺天道、因人事、按照那些“德”的要求在人间建功立业。按道家的说法,无为就是立功;按儒家的说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立功;按墨家的说法,为他人谋利益就是立功;按法家的说法,为国家富强而尽力就是立功。
何谓“立言”,就是既没有立德、也没有立功,但说了一些话,影响了天下人去立德、立功。道家认为,什么也不说,就是立言;儒、墨、法三家认为,教授弟子、著书立说就是立言。
不管是不是这个思想的引导,总之,我们曾经握有这么一大笔思想财富。我们至此都该感到骄傲和自豪。如果能够把他们的思想加以传承,那么,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名家、杂家发展到今天,大多数就得改名为哲学家、科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农学家、数学家等等。那么,那个开启一代物理学纪年的苹果或许会先长成于我国的土地上,那个绕过除数为零的尴尬引入极限概念并创立微积分学说的或许出自公孙家或者张家李家……
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机会。¨E+Z-暁·说`徃′ ?最?鑫·漳¢节~更+辛′哙?可是,我们不禁想到一个故事。
古代有个笑话,说一家大人要出门,给自己的孩子烙了一张大饼挂在脖子上,估计孩子绝不会饿着,然后就出门了。而当这家大人返回家中的时候,这个孩子却被活活饿死了。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我们就是那个孩子,至今脖子上都挂着先人们给烙的“饼”。可是,我们不是没有转动那个饼,而是已经无数次地转动,并且已经啃得差不多了,饿得哇哇直叫。
自春秋战国之后,除了一部部对于诸子百家的编纂雷同作品,能够超越诸子百家的几乎没有。而对于那些蒙尘灰暗的思想,我们更是绕进了古人的圈子里,甚至难以解释和猜测那些“古语”的深意和所指。当我们发现脖子上的“饼”已经不够吃或者不好吃的时候,“比萨”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我们的视线,他们光鲜的外表和谄媚的姿势让我们垂涎欲滴,于是,我们开始吃那些源源不断的“比萨”。吃着吃着却忽然发现,咦,这造型,这味道跟我们的“饼”是多么相似啊,除了“馅”露在外面,花样比我们丰富之外,其本质就是一个“饼”嘛。
于是,一代代的人开始翻老祖宗的“百宝箱”研究与这“饼”相关的渊源,从发明史到工艺改进翻来覆去地研究,一手拿着“比萨”,一手拿着“饼”里里外外、前前后后地把相异之处列了个甲乙丙丁的单子,而且还公开宣布,我们的祖宗做“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