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把程朱理学视为猎取功名的敲门砖,他们死抱一字一义的说教,致使理学发展越来越脱离实际,成为于世无补的空言,成为束缚人们手脚的教条,成为“以理杀人”的工具,从而反映出它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不难看出,程朱理学是以儒学为宗,吸收佛、道,将天理、仁政、人伦、人欲内在统一起来的学说,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适应了封建社会从前期向后期发展的转变,也是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增强的需要。程朱理学使儒学走向政治哲学化,为封建等级特权的统治提供了更为精细的理论指导,成为南宋之后的官学。
不可忽视的是,与程朱理学对垒的另一派新儒学,那就是王守仁心学,并与陆九渊的学说合称为“陆王心学”。程朱理学(又称“道学”)把抽象的“理”(儒家的伦理道德准则)看作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即物穷理”,“存天理,灭人欲”,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范畴;陆王心学则将主观的“心”(人的意志和道德观念)视作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范畴。王守仁集来明心学之大成,他在全面继承和批判儒家人性论的基础上,着重对孟子“尽心”说和陆九渊“心即理”说进行了吸收和改造,创建了以注重内心(即人的主观能动性)为特色的新儒学——阳明心学,从而达到理学发展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