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假如这不是唐朝 > 第13章完结

第13章完结

,要为小儿取一个好的名字。

出于久乱求治的心切,加上望子成龙的渴望,父子两人经过一番推敲,最后根据《周易·观·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的意思,给小儿取名宾王,字观光。用意是期望小生命长成后,能体察民情,辅佐君王,建功立业,造福黎民。

骆宾王长大以后,深谙祖、父命名的苦心,于是矢志不渝,始终以自己的名、字作为言行举止的座右铭,力图辅君佐国,干一番事业。然而事与愿违,最后骆宾王遁迹荒野,客死异乡,连骸骨下落也不为人知。这样的结果怕是祖、父为他命名时所始料不及的。

龙朔元年(661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作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其中一句“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使得当时的李唐旧臣人人心有戚戚。就连武则天自己,读了这篇专门给她抹黑泼脏水的文章之后,也称赞不已,并说这样的人居然未能入朝为官,是宰相的失职。

骆宾王的诗文分为明显的两个时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