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假如这不是宋朝 > 第11章完结

第11章完结

韩令坤和慕容延钊分别出任侍卫亲军司和殿前司的最高将领,不过,太祖有意派他们领兵在外,使他们难有作为。¨比?奇-中¨闻·蛧/ !追!嶵*欣^蟑.截¨而石守信和高怀德成为侍卫亲军司和殿前司实际上的最高长官,石守信是太祖的义社兄弟,高怀德则在当年成为太祖的妹夫。太祖还把另一个义社兄弟王审琦提为殿前都指挥使,让自家兄弟赵光义顶替了王审琦出缺的殿前都虞候。这样,除了马军都指挥使张光翰和步军都指挥使赵彦徽外,禁军两司都控制在太祖亲信的手中。

到建隆元年岁末,太祖又以义社兄弟韩重赟和心腹将领罗彦环取代了张光翰、赵彦徽。对后周时在禁军中声望、资历不在己下的韩令坤和慕容延钊,太祖还是放心不下。建隆二年闰三月,他决定不再任命自己出任过的殿前都点检,同时以石守信替代了韩令坤,从而使禁军高级将领成为太祖清一色的嫡系亲信。

太祖认为,由亲朋故友执掌禁军,就不再会发生推翻宋朝的兵变,开国宰相赵普却不以为然。看到宰相这样的态度,宋太祖就说道:“他们肯定不会背叛我的,你何必那么担忧呢?”

赵普说:“我倒不是担心他们反叛,只恐怕他们不能控驭部下,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到那时就由不得他们了。~x`w′d+s*c-.?c?o¢m*”

宰相聪明啊,他这样说无疑是拿“陈桥兵变”作为一个例子来提醒太祖。

果然,在建隆二年七月,太祖与石守信、王审琦等故人饮宴。待酒酣耳热之后,他屏退侍从,对这些禁军宿将发自肺腑地说:“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我。但做天子也太艰难了,倒不如当节度使来得快活。我现在是长年累月不敢睡上一个安稳觉啊!”

这些将领一听,连忙问道:“皇帝您究竟忧心何事?可容微臣为皇帝您做些什么?”

太祖等的就是这句话,说:“这不难明白。天子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坐呢?”

石守信连忙跪倒在地,惶恐万分地说:“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敢再怀异心!”

太祖说:“你们没有异心,你们麾下的人要贪图富贵怎么办?一旦把黄袍加在你身上,你要不干,也办不到啊!”

听到这句话,宿将们也就都明白了,原来是皇上猜忌到自己身上了,弄不好就有杀身之祸,便一边叩首,一边流泪,请求太祖指示生路。`精\武/小-税^罔\ ,冕,肺~阅?犊?

太祖开导道:“人生在世,就如白驹过隙。所以企求富贵的人,不过多积攒点金银,自个儿好好享乐,让子孙也不再贫乏。你们何不放弃兵权,出守大藩,选择好的田宅买下来,为子孙置下永久的基业;再多收些歌儿舞女,每天饮酒作乐,以终天年。我与你们互结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岂不很好?”

将领们见太祖交代得如此明白具体,次日,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罗彦环等都上书称病,求解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总之,太祖削夺兵权、改革兵制的一系列措施,有效保证了宋朝军队的长期稳定,彻底结束武人乱政的动荡局面,其成效是不言而喻的,但其负面作用也不容忽视。太祖的所有措施,其核心就是“猜防”,猜忌将领,钳制士兵。前面已经说到,因制度、人事上牵制而影响到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由此形成了宋代猜忌和抑制武将的所谓祖宗家法。因而北宋一代,武人以保身全名为大幸,太宗以后几无名将,唯一值得称道的狄青也遭猜忌而死。其后在与西夏的长期较量中,在面对女真猝然南侵的凌厉攻势前,宋朝在军事上绝无优势可言,与此也是不无关系的。

当然,我们不能以后来宋朝军队的缺乏战斗力来否定太祖削夺兵权、改革兵制的必要性。对其不利影响,似乎更应追究继任者,为什么不能进一步完善太祖的兵制改革,避免其负面影响呢?

有了宋太祖的先例,宋朝的历代皇帝都不太相信武将,甚至还会将他们调职,很少有人能够在一个地方待太长的时间,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防止某位将领在地方上建立出自己的势力。而宋朝的皇帝对于武将们也是“格外注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