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傻瓜还愿意将脑袋别在腰上,去过那种刀头舔血的日子?哪个傻瓜愿意去触犯法律,过着不见天日的生活?
当然,这种募兵制也有一个弊端,且听我细细道来。
征兵的过程之中,肯定要有一些标准。宋太祖赵匡胤最早将强壮的军士选充“征兵的模子”,分送各地,用做招募的标兵。后又改置“等长杖”,按身长尺寸招兵,各种番号的禁兵、厢兵等,身长标准也各有等差。招募好的士兵,基本上都会在手臂上刺上一个号码,或者是某个军队的专属LOGO,用来防止士兵逃跑。完成了刺字工作之后,恭喜你,你就成为了大宋军队中的一员,可以去财务处领取你的“奖品”——军人的统一着装和俸禄。
赵匡胤定下来了很多标准,但是在征兵的实际过程之中,能够落实的却着实不多,尤其是在灾区,这种标准简直就成了摆设。灾民们的想法非常简单,进了军队,不管今后混到什么分儿上,最起码还是会管饱饭的,即便是上了战场战死了,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基于这种思想,很多不够标准的灾民也都争先恐后地加入了报名的队伍,而负责征兵的官员当然也知道他们的想法,可是又能怎么办呢?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都饿死吧?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就这样,有一部分根本就不符合标准的灾民也成为了军队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