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士安说:“依你之见,这朝廷之上,还有谁能够担任宰相一职位呢?”
毕士安想了想说:“臣有一个人选,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寇准!”
不错,毕士安提出的候选人,正是后来的一代名相寇准。
提到寇准,很多人并不陌生,在民间他还有一个绰号叫做“寇老西儿”。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曾经在五代十国时期中过进士,他的母亲则是一个标准的大家闺秀。然而在他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的母亲就充当起了“严父”的角色,每日叮嘱他读书写字。据说,少年时的寇准,聪明好学,从书本上学得许多知识和道理。尤其对《春秋》三传,读得烂熟,理解得很透彻。这为他以后入仕从政打下了初步的知识基础。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也就是公元980年,年仅18岁的寇准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一年又被派往归州巴东任知县。以后他又先后升任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等直学士等官。寇准官运亨通,并不是由于阿谀逢迎、依附权贵,相反,他刚正廉明、不畏权贵,非常受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