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帝国的软肋:大汉王朝四百年 > 第18章完结

第18章完结

在始皇帝威权遍及全天下的当时,伪造诏书乃大逆之罪,所以无人相信有人胆敢冒此大不韪。-d_q~s?x.s`.`c`o!m!

为了使伪造之事不被识破,最聪明的方法是让人们相信始皇帝尚在人世。

始皇帝已死,但消息却被封锁。因此,除奉侍皇帝身边、担任饮食及其他杂役的数名宦官以外,无人知悉皇帝之死讯。

至少在扶苏和蒙恬奉旨自尽之前,非绝对守密不可。

虽然那是两千两百年前的事情,当时却已出现类似冷气车的交通工具。当然无法与现代的冷气车相提并论,但在不愁使用人力的情形之下,确实为当时的权力者所使用。

它的名称叫做“辒辌车”。

这个车辆的构造如何,已无从知悉,然而可以想象的是,车窗甚大,经特殊操作而兼具冷气与暖气两种效果。

赵高和李斯以此辒辌车载运始皇帝灵柩。

崇尚法律至上主义的秦,对巡行一事也有诸多规定,在特定时刻将餐食送至皇帝面前,也是规定之一。_a~i_h·a?o\x/i¢a~o`s_h^u,o!..c-o\m/

厨师不知道皇帝已死,每日照旧精心调制御膳,专人送至皇帝御前。

依规定做的餐食,皇帝进不进食则是另外一回事。皇帝当然可以连筷子都不动就退下御膳,不过,这样的事情只可偶而为之。因为皇帝也是人,为了不挨饿,当然不可能接连数餐都不进食。否则会引起别人疑窦。

李斯于是将一名宦官监禁于车内,任务是吃掉送进的餐食,然后把餐具退下。

倘若规定不严格,将餐食倒掉后再把空了的餐具退下,也不是不可行之事。但依据秦国朝廷规定,皇帝用餐时,厨师必须在宫殿阶下静待餐毕,出巡时,则在御车之前跪坐静待。因此,餐食非确实吃掉不可。

用餐问题可以用这个方法解决,更麻烦的一件事情着实伤脑筋,那就是处理尸臭的问题。

皇帝也是人,死后躯体当然会腐烂,发出尸臭是难免之事。何况皇帝是死于七月丙寅之日,阴历的夏天于六月结束,在历表上,七月已是初秋。但这个季节的残暑还是相当酷热。\看?书′君^ ?无¨错?内_容¢

这个气味该如何掩饰呢?

由井陉来到九原时,尸臭已开始扑人鼻孔。

李斯于是想出一个方法。

“皇上对此地所产之鱼类极为喜爱,决定大量运回国都咸阳。但碍于规定,无法临时增加车辆。因而下令诸官车辆装载盐渍鱼之木箱一石(约二十七公斤)。”

这项命令立即下达至随从全员。

“一石盐渍鱼?这个气味不是叫人无法忍受吗?”

家臣们莫不紧皱眉头,然而皇命能违抗吗?在回国都的途中,他们不得不以手捏着鼻子,强忍难闻的臭味。由于如此,由辒辌车飘出的尸臭,遂被掩饰。

李斯和赵高决定在知道上郡的状况之前,暂时秘不发丧。

回到咸阳后,立即得到先前所派急使之详细报告。

扶苏这位贵公子的为人可谓非常干脆——干脆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读完父皇的勅书后,他流着眼泪进到内房,便准备利用父皇所赐之剑当场自刎。

将军蒙恬连忙制止。

“我觉得事有蹊跷。这等大事按理应于返回国都之后再做决定。皇上此刻尚在巡行途中,据说不久就要返抵国都,这不是更加显得奇怪吗?为什么不再多等一些时日,待回国都后才决定这件事情?又为何需要如此仓促作决定?我对这一点实在不明白。”

蒙恬不愧是有脑筋,他对这突如其来的勅书,心中起了疑窦。而扶苏的态度却依然认命。

“父皇自有他的想法吧?”

这位秉性善良的贵公子,向来就不习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别人。

“但我被授予三十万大军,负责守备边境,此外,皇上更将您托付予我。皇上如此做,是因为对我极为信任的缘故。”蒙恬说。

拥有三十万大军的人,有足够力量叛变。皇帝绝不会将如此大军授予他不信赖的将军。更何况皇帝将最有可能成为继承人的皇子都予以托交,倘若这名将军拥立这位皇子叛变,天下人民不也将以为是名正言顺的事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