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漏斗”,把水全部引向雨水入口。你们想象一下雨天的情景:以猛兽的头为造型的陶土滴水槽探出敞口的边缘,雨水从那些张开的嘴巴淌下,产生大家都熟悉的那种声响。
接下来,水流往哪里?它落进一个漂亮的、大理石边沿已磨损了棱角的正方池子。池子承纳雨水并将其导入两条小水渠,一条直接通往街道,在人行道下面,以避免当落下的雨水太多时溢出使房屋浸水,另一条连通到一个地下大水槽,它将为喝水、做饭、洗涤和清洗仪式尽责。
不过,少数人注意到,在这种住宅里可以轻易发现人们那时从地下水槽即水井里提水的方法。在悲剧诗人的家里,“真正的水井”是一个雪白的大理石缸,外部带有很多槽痕。惊人的是,差不多总能看到绳子的摩擦在边沿上留下的深深的痕迹,因为它要一天数次把装满水的桶伴着它的金属把手发出的叮当声拉上来。那些擦痕是名符其实的、能够记录一个罗马家庭的日常生活的“黑匣子”。
我们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墙上没有窗户。罗马人的这种多慕思确实像“小碉堡”,正因为它们来源于古代的式样和生活习惯。唯在某些房间的高处有又小又窄的窗洞,更像通风口或者监狱的小窗。假如你们留心一下,还能看见用来防止小偷侵入的已经生了锈的铁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