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舆论普遍失望,《时报》当即发表评论:“此次之改革,不过换几个名目,淘汰几个无势力之大老而已,绝无其他影响。”
袁世凯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深得慈禧太后的宠幸,《中华报》主笔杭辛斋却常在报上着论讥讽他。9月1日,北京破获一处康有为的保皇党秘密机关(东安门外丁字街吉昌照相馆),主事的两个广东人吴道明、范履祥被捕后被押到天津,袁世凯亲自审讯一次,立即枪毙。9月2日,《中华报》发表《保皇党之结果》的新闻,披露袁世凯秘密处决保皇党的消息,其中有“袁督亲自提讯时,该党人供词慷慨,审问未终,袁已汗流浃背”等语。袁正背着出卖戊戌变法的恶名,对此自然最为忌讳,对《中华报》恨之入骨。9月20日,一名台湾人任文毅(日名藤堂调梅)前往《京话日报》、《中华报》访问时,被警察误当作孙中山而逮捕,两报因此涉嫌。9月28日,两报被查封前夕,风声鹤唳,有人劝彭翼仲到外国使馆暂避,他毅然回答:“平日自命如何?事急而托庇外人,华商之名,扫地尽矣!余决不往。”
9月29日,巡警部以“妄议朝政,捏造谣言,附和匪党,肆为论说”等罪名封禁了《中华报》,逮捕彭翼仲与杭辛斋,《京话日报》连带被封。这份以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时事性报纸共出了753期,以其不畏权势,为下层人民说话的品质,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一直和读者保持着紧密的联系。10月1日、2日及29日,《大公报》一直关注报道此案。到12月12日,《台湾日日新闻》中文版还以《清政府禁止新闻发行》为题报道此事。10月31日,杭辛斋被押送回原籍浙江海宁。11月8日,彭翼仲先被判监禁,不久改为流放新疆。在此前后,北京各报曾联合“公禀警部”,要求释放彭翼仲,遭到拒绝,等待着这位报人的将是漫长的流放之路,这也是他为坚持“刀放在脖子上还是要说”所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