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笔底波澜 > 第58章完结

第58章完结

3月4日,上海公共租界查封了北新、联合、江南、群众等4家书局,罪名是代售华兴书局出版的“反动”社会科学刊物。_h.u?a′n¨x`i!a¢n¢g/j`i!.+c~o^m+华兴书局经理被捕,判刑一年。

3月26日,武汉军事当局提出严厉取缔武汉市各报社、通讯社办法,武汉各报发起救报运动,结果各大报、大通讯社幸存下来,小报、小通讯社被取缔的至少有13家。

这一年,中共中央出版部在上海设立2年的华兴书店被查封。

1932年:从鲁迅答《中学生》开始

元旦,《中学生》杂志向鲁迅提问,“假如先生面前站着一个中学生,处此内忧外患交迫的非常时代”,将对他说些什么?“假如先生竟以‘面前站着一个中学生’之名,一定要逼我说一点,那么,我说:第一步要努力争取言论的自由。”这是鲁迅的回答,也是无数知识分子的选择。

鲁迅题赠冯雪峰的照片

天津《益世报》主办人刘豁轩在给罗隆基的聘约里主动提出,在不危及报纸的生命和不反对天主教教义的前提下,他有完全的言论自由,实际上将报纸的言论全权交给了他。.秒!漳+结.暁!税¨罔? _更?欣,蕞¨全-1月12日,罗隆基在《益世报》发表第一篇社论《一国三公的僵政局》,就戳穿了国民党“党外无党”、“党内无派”的谎言。从《可以战矣》、《剿共胜利不算光荣》到《攘外即可安内》等,他的社评锋芒所向披靡。国民党天津党部多次要求将他解聘,《益世报》都不理睬。

4月,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湖风书店、开明书店、《生活》周刊社等49家出版单位,联名向国民党第四届第一次代表大会提交请愿书,要求废除《出版法》及《出版法施行细则》。

5月,胡适、丁文江、傅斯年、蒋廷黻等八九位知识分子在北平创办了《独立评论》周刊。这是一批留学欧美归来、在各自专业领域享有盛誉的知识分子办的同人刊物,经费由他们自助,所有作者都不拿一分稿费。他们在创刊号发表的《引言》中提出“独立的精神”,也就是“不依傍任何党派,不迷信任何成见,用负责任的言论来发表我们各人思考的结果”。+j.i_n?w-a!n`c~h/i+j/i?.^c?o!m!他们之间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也并不一致,甚至有着激烈的争论,比如胡适和丁文江等就民主与独裁问题有过长达一年多的争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友谊,也不违反他们“互相戒约的‘负责任’”的根本态度。

《独立评论》以政论为主,无非是“各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用公平的态度,来研究中国当前的问题”。他们不依傍朝廷,不依傍其他任何政治党派,更不为社会流俗的成见所迷惑,坚持独立发言,“说平实的话”,这是《独立评论》的特色所在。胡适称这是“小册子的新闻事业的黄金时代。”他们发表文章时几乎都不用笔名,体现了胡适一贯倡导的签名负责的精神。

从6月30日起,《申报》连续发表三篇《论剿匪与造匪》时评,直言不讳地指出“政治黑暗如此”,“举国之匪皆黑暗之政治所造成”。“政治不清明,民生不安定,虽十次武力围剿,亦必无功”。7月3日,《申报》发表《中大学潮评论》时评,披露教育部长、原中央大学校长朱家骅挪用水灾捐

胡适等人创办的《独立评论》

款丑闻和中央大学学潮真相,蒋介石龙颜震怒。从7月16日到8月21日,《申报》被“禁止邮递”达35天。

禁邮成为蒋介石对付上海租界报刊的惯用伎俩,继《申报》之后,这年8月,国民党当局又以“言论反动,毁谤党国”的罪名,下令禁止《生活》邮寄。《生活》的发行量超过15万份,创下了当时中国期刊发行的最高记录。邹韬奋在《我们最近的思想和态度》文中表明《生活》周刊并无任何背景,“就民众的立场,对政府,对社会,都以其客观的无所偏私的态度,作诚恳的批评或建议;论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