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盗世奸雄:希特勒 > 第81章完结

第81章完结

尼"去冒险充当调停人",他"现在决定以武力回答武力"了。¨秒¨蟑\結+小,税+枉_ ^唔?错/内\容?末了 ,他再一次向这位临阵脱逃的伙伴表示感激。

但是在齐亚诺的怂恿下,墨索里尼最后还是咬了咬牙,决心去冒险充当调停人。前一天中午 刚过,齐亚诺就已经向驻罗马的英、法两国大使提出,如果他们的政府同意,墨索里尼愿意 邀请德国在9月5日来举行一次会谈,以便"审查

已经成为当前纷争根源的凡尔赛和约的一些 条款"。

人们可能认为,德国疯狂进攻波兰的消息一定会使墨索里尼的建议成为多余。但使意大利人 感到意外的是,法国外交部长、绥靖专家乔治?庞纳竟在9月1日上午11点45分给法国 驻罗马大使弗朗索瓦-庞赛打了一个电话,要他通知齐

亚诺,法国政府欢迎这样一个会议, 但非与会国的问题不得在会上讨论,而且该会不能只限于探求"当前有限问题的局部的临时 解决办法"。庞纳提出的会谈条件中没有谈到德军的撤退,甚至连停止继续前进也没有提及 。+山~捌*墈.书`惘* ′首^发`然而,英国人

却坚持这个条件,并且最后总算拖着那个四分五裂的法国内阁和他们一道走 ,在9月1日晚上能够向柏林递交两份内容相同的警告照会,其中宣布,德国如果不从波兰撤 军,英、法就要出兵。由于这两份照会当晚就公布了,所以令人感

到有趣的是,墨索里尼当 时已是慌不择路,任何一根稻草都要抓住,第二天早上仍然向希特勒再次提出呼吁,就好象 根本没有把英、法的警告当真。

意大利法西斯领袖,在9月2日写给纳粹元首的照会中,提出的和谈条件是:第一,双方军队 留在目前原地停火;第二,两三天内举行谈判;第三,解决德波争端。照会说,"但泽已为 德国所有,并且德国还取得了可靠保证来实现其

大部分要求。此外,德国已经得到了'道义 上的满足'。如果它接受建议举行会谈,就有可能达到它的全部目的,同时又避免了一场战 争,这场战争甚至在目前看来就已经有可能发展成为全面和长期的战争。"

第十六章 挑起世界大战(3)

经过请示,里宾特洛甫对意大利大使说,虽然"德国必然要拒绝英法的声明,但是元首正在 研究意大利领袖的建议,如果罗马证实英法声明并非最后通牒,元首将在一两天内给予答复 "。·2?芭^墈?书+蛧? \唔_错+内!容?与此同时,罗马的"和谈"活动也在加紧进行

。9月2日下午2点,齐亚诺接见了英法两 国大使,并且当着他们的面用电话把阿托利科大使同德国外交部长的谈话,告诉了哈利法克 斯和庞纳。庞纳满腔热情,一如既往。他热烈地向齐亚诺道谢,感谢他为和平所作的努力。 哈利法克

斯却比较冷淡,他证实英国照会不是最后通牒。不过,他接着又说,他个人认为, 除非德国撤出波兰,英国不可能接受墨索里尼关于会谈的建议。而在这个问题上,这一次庞 纳又一声不吭。哈利法克斯答应齐亚诺,把英国内阁对这个

问题的决定用电话通知他。

晚上7点刚敲过不久,英国内阁的决定传来了。英国接受意大利首相的建议,但是条件是, 希特勒必须把他的军队撤回德国境内。意大利外交大臣知道,希特勒决不会接受这个条件, 因此正如他在日记里写的那样,"现在已经完全

没有办法可想了"。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最后一点点希望,现在已经烟消云散了。

1939年9月3日,星期天,阳光灿烂,空气中飘着馥郁的芳香,这是夏秋之交柏林少有的好天 气。天刚一亮,英国大使馆就收到了哈利法克斯勋爵发给汉德逊的一份电报,指示他设法同 德国外交部长在上午9点举行一次会晤,把一份

英国政府的照会递给他。

张伯伦政府在这条路上已经走到尽头了。它在大约32小时以前照会希特勒,如果德国不 从波兰撤军,英国就将宣战。可是一直没有答复,于是英国政府决心履行它的诺言。正如法 国驻伦敦大使查理?考平在头一天下午2点30分给那

位踌躇不定的庞纳的报告中所说的 ,前一天英国政府就担心希特勒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