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行动和反应的相互作用现象就越出了战术层次范围。-s?o,e¨o\.!i\n!f.o,我们需要用一种与此十分不同的、更开阔的眼光来探讨我们的问题。这里,具体的细微末节的事情便失去了重要性,要考虑的是敌对双方军队的整个部署,而不是仅考虑双方直接对抗的部队。为此;我们必须上升到战略的下一个层次。在进入下一个层次之前我们需要指出,尽管我们研究的只是地面作战中的一个事件,但以往和现在的其他每种作战形式,包括海上作战、空中作战,甚至太空作战,以及不严格的所谓“战略”作战 [ 注:大约在最近50年期间出现了一种使用“战略性的”这一形容词的习惯,用以描述远程部队和远程武器,以区别于近程部队和武器。于是有所谓战略和战术轰炸机、战略和战术导弹之称。这个不幸的术语源于早期鼓吹空军制胜的人使用的词汇,经精心转换而来。人们首先把据说能依靠自己本身力量打赢战争的轰炸机升格为战略轰炸机,说明这些轰炸机具有的决定性作用(以区别于在此之前的作用:在此之前只起战术性作用,支援起决定性作用的部队);然后又把这一形容词同远程属性联系了起来:因为某些轰炸机在某些地理环境中为了起到战略作用是需要作远程飞行的,这又反过采使“战术的”这一形容词被用来表示近程的意思。.比~奇·中+蚊~徃~ ~首_发/这种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例如,比利时要想轰炸新西兰使它屈服,必然要使用远程轰炸机;但如果它想轰炸邻国卢森堡使它屈服,使用战术飞机就足以实现同样的战略目的。可是,要是比利时要想用飞机猎歼新西兰沿海的潜艇——这完全是一项战术任务——这种飞机便非具有“战略性的”飞行半径不可。 ] ,也必定有自己的战术层次。
第七章 战役层次
爱德华·鲁特瓦克 [美国]
[出自《战略——战争与和平的逻辑》] 1992
战争中的消耗战与机动战
战争准备中的消耗与机动
政策和战争中的民族风格
闪击战:机动战的优点与风险
再回到典型事例上进行研究
对整个战略的初步观察
尽管在战术与战略之间这个层次上的诸多作战方法争显其能、各种交战场面威武雄壮,但在英语军语中却有个奇怪现象——没有表述这个中间层次的作战思想和作战行动的专门术语。+s·o_u.k/a?n¢s/h~u¨.?c+o!m?与此相反,在欧洲大陆现代军事学术领域中,却有一个通用的并可以直译为“战役的”形容词来表述这一层次,特别是德国和苏联在其专用军事文献中对这个概念的使用极为常见,其主要研究的对象就是战役学。 [ 注:德语中为Operativ Kreigskunst(战役的兵法);俄语中的Operativnoye iskusstvo(战役法)显然是从德语转引过来的。在美国军事行政用语中,例如在European Theater of Operations(欧洲战区)中Operations一词仅指一般的作战活动,既指战术的,又指战略的,也指战术与战略之间的。自从1981年我发表了《战争的战役层次》一文以来,由于以后美国陆军在其基本理论性条令(FM100-5号《作战纲要》)中采用了这一术语,这一术语遂为美国军界广泛接受。巴兹尔·利德尔·哈特曾企图引进含义相同的“大战术”(grand tactics)一词,但终未获得官方的承认,也未在英美军事文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 它与战术学不同,战术学的应用范围仅限于指导特定类型和规模的作战行动(如步兵战术、空战战术、反潜战术等)。
像在战略的技术层次上武器本身相互作用那样,像在战术层次上交战部队相互抗争那样,在战役层次上我们所看到的是双方指挥员在作战指导上的谋略竞赛和战法较量(闪击战、纵深防御战、“战略”空袭战、多层次海军防空战)。尽管抽象化地对战役进行表述比较困难,但从交战的指挥层次、作战方法、行动规模等方面看,其轮廓还是十分清楚的。这就再一次表明,没有必要非给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