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到后来才认识到坦克在前线后方纵深内的战役潜力。 ]
从整体上看,对重要目标的炮击,特别是对通往前沿的各交叉路口的炮击,并未对敌人员造成很大伤亡,物资造成很大破坏;但是并没有必要非要做到这一点,因迟滞敌人才是要达到的目的。(但也有个别情况,例如在凡尔登突出部的狭小地段上,连续几个月每天都有数千人集中在那里,从而遭到了炮火遮断袭击的严重杀伤。)
空中火力遮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朝鲜和越南战争中,除以炮兵火力遮断敌通路外,还使用了飞机对敌补给部队和后续部队实施更大纵深的空中遮断袭击。远距离空中遮断袭击需要造价昂贵的大型飞机,尽管由于装油量大而使载弹量相应减少,但之所以采用远距离空中遮断袭击的方法是由敌人向战区开进和在战区展开这两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所决定的。敌后续部队沿公路或铁路向战区开进之时队形密集、目标明显、易于观察,是实施空中袭击的有利时机,待其进入战区后完成部署、分散展开,采取伪装措施或进入坑道掩体后再对其进行遮断袭击则为时过晚。但是,目标集中而明显是一回事。能否有效利用这些特点则完全是另一回事,那种认为战斗轰炸机可以如入无人之境地突入敌人后方,沿公路和铁路线飞行,扫射和轰炸敌人的车辆和军事交通线的观念,是以敌人束手无策、坐以待毙为前提的,是违背战略逻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