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 > 第2章完结

第2章完结

就更深层的意涵而言,美国海军从来就没有扬弃过滨海作战构想。_鑫¨完?本/鰰.栈^ ¨免*肺-跃·独\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我们理论上是为了与苏联对抗而建立的一支远洋海军,实际上是一直在执行上述的各类应变作战。1996年美国海军与中共部队的对峙事件,只不过是40年以来一系列此类状况的最近事例罢了,今我们不禁回想起当年美国海军在台海巡弋的景况。我们可以从许多有关海战的著述,如潘瑟尔(Helmut Pemsel)的《海战史》(A History of War at Sea)中,了解到各种大大小小的海战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发生于滨临陆地的水域。法兰克·邬利格(Frank Uhlig)在他那本名著《海军作战之道》(How Navies Fight)中指出,在美国海军的整个历史上,也存在着此一现象。在「英国支配下的和平」(Pax Britannica)时期的全盛 时代中,有位英国海军军官查理·柯威尔(Charles E. Callwell)曾经详细地描述滨海水域的事件直接影响海军及受海军影响的程度。他的著作《军事作战与海上优势》(Military Operations and Maritime Preponderance)于1905年出版,而美国海军研究院出版社因为这本书对现今美国海军作战极有价值,而于近日重新发行此书。?萝?拉\小/税~ -首¨发¢现今的作家可使用柯威尔书中所提到的距今约一世纪的海军作战议题,并举出1950年以来美国海军陆战队与海军于世界各地所参与的作战实例,即可写出有关现今滨海作战的详尽论述。

《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一书是写来供人遵循的,在新版本中,有关战术部分的基本性质并没有大幅改变。在新版本中,对「根本的目的是在陆地上」的观点表达得十分透彻,而且依然将此一观点视为一重要的基础。第五章中所描述的二次世界大战中所罗门群岛夜战的战术,是美国海军的战术家在为期一年的战役中所发展出来的;而此一战役正是作战领域中一种被认为是新现象的联合滨海作战之完美展现。书内第十一章有关现代舰队对岸作战一节,与其说是适合描述以往那种针对俄罗斯、中国或伊朗的近岸堡垒的作战,不如说是适合描述现今的状况。第一版中指出,马汉所称的「战术中颠扑不破的原则与常数比战略中少」是错误的。自第一版出版后世界的局势变化证明了此点:重大的改变都是出现在政策与战略中。最令人震惊的「军事事务革命」不是产生自科技的潜力,而是产生自新的、突然出现的、不可逆的重大政治现实。-0?0?小¢税?旺. ′埂·鑫¢罪/全?

此点并不表示战术是不变的,而只是表示,现今的飞弹作战时代可以单独地从政治场景中加以预见,可以单独产生自政治场景中。本书的第一版中,已经预测到飞弹将成为海军战术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以往却未对飞弹在滨海作战中所应有的重要性加以重视。在海战史上,除了一次事件属例外 [ 原注:1982年5月,阿根廷以飞鱼飞弹攻击大西洋运输者号4Atlantic Conveyer)的事件。 ] ,其他所有飞弹攻击商船与军舰的事例全都发生在滨海水域。1991年2月沙漠风暴作战的空中战役之胜利,海基的战斧巡弋飞弹居功甚伟。在此之前,船舰早就面临了来自陆上的飞弹攻击。1982年6月在南大西洋的战争中,英国海军格拉摩根号(glaman)驱逐舰遭一枚飞鱼飞弹攻击而丧失行动能力达36小时并造成30人伤亡的事例,乃为此种威胁肆虐的一个里程碑。

狭隘水域中出现飞弹作战一事,乃为本书适时推出修订版的主要原因。陆基飞弹的攻击,加上原本已经非常普遍的飞机对海上之攻击及来自海上之攻击,使得海上作战与陆上作战之间的战术区别变得十分模糊。现今为争夺近岸区域的海军作战型态中,最具启发性者为以飞弹为主要武器的陆、海、空联合作战。或许世界各国海军都不应该再提「海军」战术一词。我们应以军舰的滨海作战战术的角度来思考,才比较合理。

此点确实是一项改变。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军舰于近岸水域遂行作战之特性与战术,乃为本版中新增的第六章之讨论主题。这一章以充分的事例来检讨「飞弹时代」中海军作战战术的历史。自1967年首批飞弹对以色列的艾拉特号(Eilat)驱逐舰发动攻击以来,迄今曾遭攻船巡弋飞弹(ASCM)攻击的船舰已多达450艘以上。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