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 > 第53章完结

第53章完结

的脆弱性与保护措施亦系讨论重点。穿甲弹、半穿甲弹与通用炸弹的战术选择,亦被详加讨论。虽然空射鱼雷系讨论的重点,舰政署仍将潜舰与水面舰艇的鱼雷攻击纳入,增加了取样样本的大小。因此,美国小型的13号(Mark XIII)空投鱼雷被视为与日本长予鱼雷其有相同攻击效应。舰政署将驱逐舰至主力舰的八种不同等级军舰列成表格,表中显示特定数量命中(近似命中)机率。表6-3显示的是舰政署与韩福瑞各自搜集的资料,系在命中率80%机率下计算而得,本书亦将修尔特搜集的资料纳入,由该表可知一枚飞鱼飞弹产生的效应如同一枚1,000磅的炸弹。

这项结果使战术家揣揣不安,因为他们描绘出的杀伤曲线系平坦的。事实上,舰政署的资料显示,击沉战斗舰或航空母舰的命中次数略多于重巡洋舰。现代的舰船设计能否有效反制巡弋飞弹与弹道飞弹攻击,确保舰艇行动能力?先前曾提及,1990年代,美国海军水面作战中心曾对此一议题进行研究,推论出许多措施可以达成这个目标,惟这些做法将大幅提升舰艇的建造成本 [ 原注:Hansen and Gray. ] 。姑且不论是否如此做,美国海军主要资产系大型舰艇,此等舰艇具有强大的攻势能力,但其存活则仰赖降低易感性,此可藉战机巡逻,防空飞弹与软、硬杀等点防御系统构成多层保护。或许更重要的,美国军舰的存活仰赖向外侦察追踪敌人,此不仅具有效力,同时具有决定性。这些战术适用于舰队于开阔洋面行动,在滨海水域作战却失去其原有效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