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不忍细看的大汉史 > 第31章完结

第31章完结

赵佗一气之下自立为南越武帝,与汉朝廷分庭抗礼。′d-u¨s_h,u′8/8..\c?o′m_吕后有能力惹事没能力摆平,这反倒成全了南越,南越国此后在赵佗的经营下达到最强盛时期,闽越、西瓯、骆越曾一度舍汉朝而认南越为宗主国。

汉文帝登基后,纠正了吕后的错误决定,恢复执行高祖时期对南越的优抚政策。公元前179年,汉文帝下诏请已经告老还乡的陆贾为太中大夫,带着诏书和厚礼再度去见赵佗。汉文帝的诏书情辞恳切,多慰勉而少指责,可说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赵佗也是性情直率的人,而且也没有雄霸天下的野心,就想守着自己的南越国好好过日子。读了诏书后,赵佗立即表示“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陆贾顺利缓和了南越和汉之间的紧张关系,带着赵佗给汉文帝的回信和大批贡品,回长安复命。

陆贾第二次出使,赵佗再次对汉称臣,南越国与汉朝恢复了以前的关系。南越国虽然在名义上又成了汉的诸侯国,但在南越国内,赵佗仍以武帝自居,“窃如故号名”,而汉文帝表面上对南越采取怀柔政策,实际上并没有对其放松警惕。+w.a*n^b~e¨n?.^o*r+g.但无论如何,这次出使结束了汉朝和南越的敌对状态,恢复了友好往来和双边贸易,这对汉越双方都是利大于弊的。

安抚完南边的南越,汉文帝把目光转向了北方的匈奴。对于匈奴,汉文帝一方面采取老办法“和亲”,在不断地将汉朝公主嫁到匈奴去的同时,还将内地人口迁往边疆,发展当地经济,保证边疆的兵力补给。另一方面,采取晁错的建议,“募民徙塞下”,积极建立防御政策,将一些奴婢、罪犯和平民迁徙到边塞屯戍,编以什伍,亦农亦兵,开后世屯田之先河。虽然匈奴屡次违背约定出兵犯边,但汉文帝以守为原则,很少主动挑事。公元前177年五月,匈奴右贤王又至上郡杀掠吏民,抢掠牲畜,文帝忍无可忍了,派丞相灌婴率八万轻骑逐匈奴于塞外,这是文帝时期唯一一次对匈奴的战争,取得了全胜。以汉当时的国力,未必打不过匈奴,但是国内刚安定,战争只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汉文帝只是命令边郡严饬武备。他甚至亲自出巡边境军营,检阅军队,却不轻易发兵。

虽然以守为主,但汉文帝对匈奴的提防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如.文,惘~ ,免?废,跃*黩!为了对付匈奴骑兵,文帝不但鼓励民间养马,“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还在西北边境设立了三十六个牧马场,从事牧养的军卒达三万之多。这样做不仅是为警示匈奴,也是在为将来与匈奴的战斗储备力量。

邓通得宠,亚夫获赞

当年刘邦和项羽争皇帝争得你死我活,可汉文帝刘恒有一次却要把皇位让出来。刘恒当上皇帝后,派人去接他的老婆孩子,在回长安的途中,他与发妻所生的四个儿子突然死了。这让刘恒悲痛至极,他认为这是天意,要是他不当皇帝或许孩子们就不会死。于是,刘恒就对大臣们说要把皇位让给别人。大臣们好说歹说,这才打消了他的念头。

刘恒的皇后窦猗房出身贫寒,汉惠帝时,她以家人子的身份应召入宫,侍奉吕后左右。吕雉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便以送美人为名,将自己的侍女送到各个刘氏王族身边充当间谍,窦猗房就这么被送给了当时还是代王的刘恒。并且她运气相当好,当初吕雉把她送给刘恒不久,代王后就患麻风病去世了,于是刘恒对她一见钟情,而且很专情。刘恒称帝后,代王后留下的四个儿子又相继病死。就这样,窦猗房的儿子刘启成了长子,母凭子贵,窦猗房自然也就成了皇后。

窦猗房与文帝的感情相当好,直到中年仍是如此,薄太后为他挑选的美女也都被以浪费国家财产为由给遣送回了家。变故在窦猗房大病一场后发生。窦皇后四十多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而后视力下降,估计整个人的状态也不好,于是文帝逐渐开始冷落她,而宠幸慎夫人和尹姬。

一天晚上,文帝刘恒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在南天门口怎么也上不去,这时,有个头戴黄帽的人在背后推他,终于使他登上了天界。他回过头来看推他的人,发现那人头戴黄头巾,衣服在背后打了个结。文帝正想叫住他,却被鸡鸣声吵醒了。

能升天是好事啊,于是刘恒赶紧派人根据自己梦到的情形去找把他推上天的人。人很快就找到了,就是邓通。自此,刘恒开始对这个梦中情人情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