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闽越后,汉帝国下令顺便把西南部“西南夷”的地方也拿下,西南夷包括今天的四川西南部、贵州、云南和甘肃南部一带,以少数民族为主要人口,比如夜郎国(贵州西北部、四川南部、广西北部)、滇国(云南中部及东部)、邛都国(四川西南)、且兰国(贵州贵阳东北)、莋都国(四川南部)等,分别设为牂柯郡、越嶲郡和沈黎郡。`丸~夲!鰰`戦· ·追¢蕞?辛^蟑.截!
公元前109年秋,武帝征调巴蜀军队攻打滇国以及周边的劳深和靡莫。兵临城下,滇王举国投降。汉武帝将滇国、劳深和靡莫改为益州郡,投降后的滇王得到汉武帝的优待,得到赏赐的金印一枚,让他继续管理自己的地盘,前提是要听汉朝的指挥。此后,西南夷正式纳入汉帝国的版图。
“推恩令”与诛三族
整个汉朝时期人才辈出,如悲剧英雄楚霸王,千古帝王汉高祖刘邦,政治家萧何、曹参,军事奇才韩信等。汉武帝时代有一个人也值得一说。他以非凡的见识、独到的见解获得了汉武帝的青睐,并且提出了推恩令,帮武帝解决了分封难题,他就是主父偃。*k^e/n′y¨u`e*d\u/.′c`o!m?
主父偃,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出身贫寒,早年在齐国学习“长短纵横术”辩士之说,但人缘不太好,同学们都排斥他,最后导致无法容身。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又没有贵人相助,主父偃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和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国求职。但此时的汉朝在汉武帝的统治下,属于中央高度集权的国家,各个诸侯国在兵力和其他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实力,主父偃学的纵横之术在当时并不受追捧。主父偃就算是有一肚子的计谋,也是无人愿意倾听的,于是“莫能厚,客甚困”。
公元前134年,主父偃向西进入河南三门峡来到长安,投到大将军卫青门下。这次算是老天爷开眼,卫青很欣赏他的才干,就把他推荐给汉武帝,但皇上一直没当回事,也没搭理。主父偃左等右等却等不汉武帝的召唤,最后等不及了直接给皇上写了一封自荐信。汉武帝看完信后觉得主父偃是个人才,早晨看完信后,下午就接见了主父偃,并当场拜为郎中。·珊-芭~墈\书*徃· ^嶵′薪,蟑′节.埂′欣.筷_从此,主父偃经常上述言事,很得武帝赏识,“一岁四迁,至太中大夫”。中大夫级别不低,却是个闲职,每天要干的活也不多,但主父偃很满足。
由于受到汉武帝的重用,主父偃多年前的想法全面释放,给汉武帝提意见也越来越勤快。当时,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长子单独继承的,其他庶出的子孙得不到尺寸之地。虽然文景两代采取了一定的削藩措施,但是到汉武帝初年,那些分封的诸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势力逐渐扩大,对中央集权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公元前127年正月,勤奋的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了“推恩令”的建议。所谓“推恩”,字面意思是“推恩足以保四海”,就是将己之所爱推及他人之意。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诸侯王的子弟。推恩令吸取了景帝时期晁错削藩令的教训,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也就是等于把王国土地纳入郡县,国家的土地扩大而诸侯国土地缩小。这表面上是皇帝的恩泽,但实际上分割了诸侯的土地和权力,让他们再也没有实力造反。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主父偃性格耿直,得到重用后开始发光发热,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时燕王刘定国撞到枪口上了。燕王这个人生活作风有问题,他与其父康王的姬妾私通,后来又夺取其弟弟的妻子为姬妾,还与三个女儿通奸。其弟无法忍受哥哥的所为,就将燕王乱伦的事告到朝廷。主父偃知道这件事情后,立即建议武帝对这种有伤风化的事情严厉惩罚。武帝正好也有修理燕王的心思,顺水推舟同意了主父偃的意见。于是燕王被诛,燕国顺势被取消。
下一个目标是齐王。齐王早年便与主父偃结下了私人恩怨。汉武帝的母亲王娡有个外孙女,到了待嫁的年龄,宦官徐甲上奏王太后:“齐国土地富饶,风俗淳朴,把您的外孙女嫁给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