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武则天:从三岁到八十二岁 > 第13章完结

第13章完结

也正是在这座大殿上,李治宣布举办制科考试广选贤良。\微¢趣`小*说.王· ~已?发′布-蕞`欣′章+截-因这次制举在封禅前举行,主要选拔的又是精通祭祀典礼之人,故称“岳牧举”。经过一个月考试选拔,河南道士明崇俨等人高中,他们将有幸参与封禅,事后还能得到官职。

选拔好了人才,君臣又详细参考了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三次封禅的文献,针对细节进行最后的讨论,决定此次祭祀仿儒家古制,一律使用陶匏、铜爵等器具献祭。司礼太常伯刘祥道上书称:“昔在三代,列卿位重,故得佐祠。汉魏以来,权归台省,九卿皆为属官。今登封大礼不以八座行事,而用九卿,乃徇虚而忘实。”李治览奏深以为然,于是改易制度,以司徒李元礼为亚献,刘祥道为终献。

刘祥道的初衷只是革新礼制,并非要给自己谋这个终献,但这一行动却给媚娘很大启发。事隔两日她亲笔写了封奏疏,当着百官的面呈交李治,声称:“封禅旧仪,祭皇地祗,太后昭配而令公卿行事,礼有未安。-求~书_帮- *首,发!至日,妾请率内外命妇奠献。”此论一出天下哗然!

按照媚娘的说法,祭天时先皇配飨,大臣充当亚献、终献没有问题,但祭地仍由大臣协助就不妥了。因为配飨的是窦太后和长孙皇后,男女有别、内外有别,外臣怎能随便与皇家女眷接触?于是媚娘毛遂自荐,要率领内外命妇协助皇帝祭地,以尽儿妇孝道。

她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却也极不合传统。汉武帝、光武帝的封禅全是由大臣充当亚献、终献;至于秦始皇那次,莫说没有皇后参与,就连秦始皇立没立过皇后至今还说不清楚呢!在儒家一系列礼仪活动中除了亲蚕和祭祖,哪有女人随便参与的?可是面对强势的武皇后,谁敢公然批驳?无论宰相大臣还是饱学之士都选择了沉默,李治素来没有独自抗拒妻子的勇气,也只能在一片沉默中欣然同意……

麟德二年十月丙寅(公元665年12月10日),皇帝李治、皇后武媚率领文武重臣、王公贵戚以及嫔妃皇子,在禁军护卫下浩浩荡荡自洛阳出发,正式开始了封禅之行。*精·武\暁~税′罔· ¢更_歆¢醉¢全!此乃唐朝定鼎以来规模最宏大、礼仪最隆重、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活动,整个仪仗队前后绵延数百里,旌旗招展、鼓乐喧天,列营置幕、弥亘原野。而且大唐四围的各国使节也随同出发,穹庐帐幕、牛羊驼马填塞道路。大唐王朝威德遍及四海,如此景象真可谓旷古未有、盛况空前!

这一路二圣兴致更高,又观览了沿途不少景致,参观濮阳古城,还听说济州寿张县有一户张姓人家,相延九代居于一处,从来没分过家。昔日北齐、隋朝都曾表彰此户人家孝悌和睦,李治和媚娘自不能输给前朝帝王,双双驾临张家进行表彰。

张氏的当家人张公艺已是耄耋老叟,闻知二圣驾临,率阖门子孙出来迎接,这一家人跪了好几趟街。当二圣问及何以能齐家和睦时,张老汉朴实地一笑:“居家过日子,以息事宁人为上,若有什么矛盾互相凑合凑合也就罢了。”说完便献上一卷礼物。

二圣笑呵呵展开观看,只见一张绢书上写着真草隶篆、大大小小百余个“忍”字。李治、媚娘若有所思,不禁相视而笑——婚姻就是一场妥协,他俩恐怕就是在互相忍耐中度过每一天吧!

第二章 李治架空媚娘,权力中心转移

一、泰岳之巅

麟德三年正月元日(公元666年2月10日),大唐帝国建立以来最辉煌的日子。

封禅是帝王的至高荣耀,《史记》有云;“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但真正有幸亲为者只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三人。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雄才大略、光武帝允冠百王,正是因为这三位皇帝功业盖世、震古烁今,使得后代帝王自惭形秽,不敢轻易触碰封禅一事;即便隋朝一举扫平三百年乱世,连亡国归顺的陈后主都主动倡议,隋文帝杨坚也没敢举行,只是在泰山脚下简单祭拜了一下。

唐太宗内平诸乱、外服夷狄,重振中华雄风,终于建立与那三位圣明帝王旗鼓相当的功业。可惜李世民命运不济,一生三次封禅而未成。第一次是在贞观五年,赵王李孝恭趁新年之际率各州朝集使请求封禅,媚娘的父亲武士彟也极力推动,最终却因为魏徵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