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 第4章完结

第4章完结

另外,刘备的外表还有一个特色:他不长胡子,至少中年以后没有。_鸿.特!暁\税·旺· ¢冕,废·阅?黩*可能是因长年劳苦奔波导致掉须,也可能是那种天生就不长胡子的人。

在今天,不长胡子当然没什么,最多被人戳戳脊梁骨,说这人有点“娘”。但在当年那个男子以长须为美的年代却并不是件小事,而刘备本人对此也颇耿耿于怀,以致后来还惹出了一条人命。

关于刘备的个性,想来只有两个字能形容:神秘。

读完三国史料,我们会发现以一个记载详细的领导者来说,刘备很少说话(相较于曹操、孙权、诸葛亮等),就算有,也很少是“肺腑”之言。

他虽然喜欢跟属下同床共枕(别想歪了),但却很少能看到像孙权那样与属下说些家长里短的记载。他也没有曹操的文采好,常写些诗文表明心迹。因此,真实的刘备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只能说是个谜。

笔者猜想,刘备不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为人低调、内敛,甚至有些内向,用今天的话说,是个典型的闷骚男。^天`禧′暁^税¨罔` /最~薪^漳/截-庚¨新?筷?

刘备年轻时可能还带些外放的面相,中年之后就变得越来越深沉内敛了,史书上记载他“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应该是一个大体描述。这使得他与曹操的慷慨豪迈,或是早期孙权的亲切可爱有很大的区别。

再说说刘备的整体形象跟气质。

笔者在这里先简单概括一下:刘备是个军人,他习惯于战场上金戈铁马的声响,或是军营中成千上万名男人数十天不洗澡的那种酸臭味。相对来说,他对政务管理的能力却十分薄弱,对于繁杂的公文案牍感到头大,这使得他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在“枭雄”与“流寇”之间游走。

但刘备也有长处。

首先是他会做人。从历史记载来看,刘备的亲和力十足,很容易就和别人成为勾肩搭背的哥们儿。

笔者相信这种“亲和力”跟所谓的“交际手腕”是不同的,那是一种天生就令人亲近的气质,因此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贵族公卿,都对刘备相当友好。?三·8,墈¨书¨旺+ ^蕞·薪.蟑_結*哽~鑫!哙~这在刘备长期的流浪生涯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其实在我们身边从来就不乏这样的人,虽然某人的爹不是李刚,开的车也不是奔驰或者宝马,银行存款不到五位数,相貌比我还差,但就是有人缘,不服都不行。

当然,光凭“超人气”是无法达到刘备的高度的。他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不是什么“仁德”或者“英雄之气”,而是他的出身,他的草根性——不是他的宗室身份,那玩意儿没用。

和同时代大部分军阀相比,刘备的起点是相当低的。刘备虽然也受过儒家的经学教育,但程度充其量也就是小学水平,这使得他(与他的伙伴)一直都保持着很强烈的草根性。这种特性是刘备的资产,同时也是负债,造成了他前半生的颠沛流离,但也成为了他不死的保命符。

在刘备后半生的事业里,他开始注意到自己的短板,于是聘请诸葛亮为高级顾问,这才真正开创了属于他的蓝海。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想象刘备是一个高大、内敛、刚毅、有点土腥味的军人,善于领兵作战、冲锋陷阵,但看到数字或者法律条文便会头痛。有点类似港台电影里的黑道大佬,不是那种讲话大声、充满霸气的角色,但也绝不是那种看起来憨厚老实,甚至有点窝囊的忠厚大叔形象。

草样少年

前面说过,刘备生于幽州涿郡涿县,也就是北京靠南边一点的地方,这地方当时已是大汉帝国的边疆,混杂着大量的乌桓移民,再往北就是鲜卑人的地盘了。

刘备的老爸刘弘虽是州郡一级的官吏,但大概职位不高,又死得早,留下孤儿寡母过着清寒的生活。自少年起,小刘备就不得不跟着母亲摆地摊儿,从事家庭手工编织业,也就是编草鞋、织草席。

他大概从懂事起便帮着母亲干活了,因而养成了随手编织工艺品的习惯,到他中年后都改不掉,以至于后来威震四方时,对头们也常拿他少时的从业经验开涮。可见,刘备是个名副其实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