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 第6章完结

第6章完结

小沈阳口头禅:“这是为什么呢?”

说穿了其实很简单,当时卢植的名气太大,粉丝遍天下,董卓为了维持自己表面上宽厚待人的光辉形象,放了他老人家一马。~小_说.C,M\S~ +已_发¢布*醉,歆+彰_結/由此看来,在当时做个名人还是有很多好处的,至少关键时刻可以保命。

曹操曾经评价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

笔者认为这是非常中肯的评价。

混在黑道

卢校长不在,刘备当然是大玩特玩,还玩出了档次,玩出了花样,玩出了精彩——搞帮派。

话说回来,我们读历史,经常会发现一条真理:成大事者,通常都不是学校里的三好学生。

东汉时尤其如此,几位汉末大人物,如曹操、袁绍,年轻时也都是些浮华无度、拈花惹草、飞鹰走狗之辈。后来曹操遇到刘备时很快能够“打成一片”,估计就是有共同话题的缘故,比如聊聊哪匹马比较帅、哪条狗比较会赢钱之类。+r?c,y,x*s~w..~c^o*m_

唯一不同的是,人家曹操和袁绍是在首都洛阳混,刘备是在边地涿郡。一边是官二代,另一边则是社会底层的小痞子,效果自然大不相同。

不过刘备同学在学校里虽然没念多少书,倒结识了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这个人在某种程度上对刘备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个人叫公孙瓒。

公孙瓒,字伯珪,来自比涿郡更为偏远的辽西郡。他的家世很好,是郡守级的家族,标准的官二代。美中不足的是,母亲出身卑贱(估计是小妾),连带影响他的身份,使他只能当个州郡小吏。

但公孙瓒本身是个非常出色的人物,人长得英俊潇洒,声音洪亮有力,记忆力超强,反应又快。郡守相当欣赏,便将女儿嫁给了他,使他身价倍增,也有机会来卢植这里留学镀金。

刘备这小子第一次见着这样一位出色的大哥,深深为之着迷。公孙瓒也很喜欢这个闷骚型的小弟,两人便走得很近。好景不长,没多久公孙瓒便回辽西当官去了,不过两人这段非比寻常的关系,却成为之后刘备出道的重要基础。\b!i·q¢i¨z*w¨w?.*c^o!m¨这是后话。

几年之后,刘备已经长大成人,按理说他不爱读书也该找个正经差事做做,毕竟家族人脉广,在地方上人头熟,不怕失业。可这位老兄却选择了一个不算正经,但以当时而言,还算是比较有前途的工作——咱们内地叫“老大”,香港地区叫“扛霸子”或“坐馆”,台湾地区叫“角头”,日本叫“组长”。

刘备的确是有点黑社会大哥的样子。他人长得够高大,相貌够特别,虽然不爱讲话,但会做人,喜欢和一些小流氓——史书上通常采用比较好听的叫法:“豪侠”——来往,以他的个人魅力,一下子便吸引了涿郡附近的“少年豪侠”争相投靠。

其实,这在当时也不算什么太特别的事,尤其时逢乱世,盗贼蜂起,在政府极其不作为的情况下,组成帮会自卫也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许多三国名人名将都是帮会首脑出身,如曹魏名将曹仁、许褚等。相比起来,刘备的结社规模恐怕还算是比较小的。

刘备成立帮派(以下简称“玄德会”)后,所招募的“豪侠”中,留下名字的有三个人:关羽、张飞和耿雍。

张飞和耿雍都是涿郡本地土著,从之后的发展来看,前者应该是帮会一等一的打手,后者则是个个性古怪但反应敏捷的机灵鬼,是个师爷般的角色。他因为口音常被人误以为姓“简”,后来便索性改成简雍了(当时的官话是闽南语,“耿”和“简”用闽南语念起来的确很接近)。

关羽则是来自并州河东郡,因为犯了法(罗贯中先生的解释是:杀人),所以千里迢迢亡命到涿郡,也被吸收进“玄德会”,成为超级打手。

这三个人的家世背景都不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