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以上便是军,由将军统率,一军通常有五部,但有时为机动起见,会设置五部以外具有独立编制的队伍,由“别部司马”这个军职负责统领。·s^o¢e.o\.?n^e^t/
东汉末年,天下类似刘备这种浪人部队如过江之鲫,多如牛毛,军阀们想不到什么正式的官职,就简单任一个别部司马,让他们继续统率自己的属下。也正因为此,这一职位大为泛滥,变成了民兵头子进入政府军一个最基本的称谓。
刘备见到公孙瓒,仿佛又回到当年那个逃课、打鸟、泡妞的美好时光,他看着公孙大哥强大的胸肌(应该是强大的骑兵队),顿感安心了不少。
但眼下并非叙旧之时,三十万青州黄巾军已越过青、冀两州边境,朝渤海郡滚滚而来,刘备想到那漫山遍野的兵势,不由得面露忧色。
公孙瓒看出他的忧心,用力拍了拍刘备的肩膀,豪迈地说:“老弟,不用怕,三十万黄巾军算个鸟,便是来三百万,也有大哥我挡着!”说完,提着惯用的两刃矛,跨上白马,朝刘备拍了拍自己的左胸,“为了帝国的荣耀!”
刘备倒是没那么强的信心,有气无力地拍了拍左胸:“为……为了帝国的荣耀。0·0¢晓*税,徃! /追?醉.辛¢漳~截`”
以上除白马与两刃矛为真实以外,其余皆为想象画面,请勿当真,也请勿模仿。
不过,从事后的发展来看,公孙瓒并没有说大话,他的确很能打。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十一月,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入寇渤海,公孙瓒率领两万步骑混合编队,在东光县迎击,大破敌军,斩首三万余人,缴获车重数万辆。黄巾败军南逃渡河,公孙瓒强力追击,于河畔又杀死数万人,河水为赤,另生擒七万余人,车甲财物不可胜数。
这是公孙瓒成名的一战,此战之后,他被拜为奋武将军,封蓟侯,威震河北,正式跃入列强之林。
至于小弟刘备,他在此战中应该没什么表现,否则《蜀书》上早就大书特书了。
不过公孙瓒并没有因为这场大胜而欣喜,此刻南方豫州传来他弟弟公孙越的死讯,是死在袁绍所派任的九江太守周昂的箭下。\幻~想`姬? _无~错^内?容!
此时已经回过味儿来的公孙瓒,本来便对自己被袁绍拿来当枪使十分不爽,这时又听闻亲兄弟被袁军所杀,新仇旧恨便一齐涌了上来。
眼下他的兵力、财力与名气都在狂飙阶段,当然要一鼓作气铲除万恶的袁绍。于是公孙瓒随即整顿大队,进军冀州中部的盘河,宣布袁绍十宗罪,正式向袁绍宣战。
他同时还任命下属严纲为冀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一副要把袁绍吃干抹净不留骨头的架势。
慑于公孙瓒大破黄巾的威势,当时冀州大部分的州郡都向这位白马将军投降,搞得袁绍只能被挤在冀南邺城一带,与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曹操互相依偎取暖。
公孙瓒乘势南下,大军直压到冀州南方广宗一带,耀武扬威。袁绍实在忍无可忍,出兵挑战。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河北两大势力决战于广宗东面的界桥。
历史告诉我们,暴发户再怎么有钱有势,他也是暴发户,与有着深厚底蕴与实力的世家大族相比,就是不行。这一仗,便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暴发户公孙瓒率领万余骑进攻老牌世家袁绍,结果被其部将麴义所设的强弩阵给击溃,损伤千余,而公孙瓒派任的冀州刺史严纲也在本战中阵亡。
界桥之战使得河北争霸情势逆转,那些墙头草们(之前投降的郡国太守)又重新投回袁绍的怀抱,公孙瓒被迫撤回幽州的蓟县老巢。
不过公孙瓒的整体实力并未受到严重打击。初平三年没过多久,公孙家、袁家两军又在幽、冀交界处的巨马水一带再战了一场。这回该轮到幽州铁骑们喝彩了,袁家军惨败,战死达七八千人。
公孙瓒再次南下,取得冀北部分郡县,同时另辟东线战场,由田楷率军进入青州,而之前在平原与北海都待过一些时日的刘备,很自然便成了青州远征军的成员。
却说刘备,在这阵子公孙瓒与袁绍的往来征战中,并未扮演什么重要角色,只能在后方搞搞后勤、土木建设之类的事。不过刘备倒也没闲着,他很认真地四处串门子,交朋友,为自己充实人脉。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