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公元189年何进被刺杀为止,刘表应该都仕于大将军府内,这不只在刘表、曹操、袁绍、袁术之间系上了一条隐秘的裙带,对于刘表入主荆州,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助益。¢s_o?k~a·n_s_h+u¨./c¨o-m′
公元190年,关东诸侯联合起兵讨伐董卓,长沙太守孙坚也带兵浩浩荡荡地北上来到南阳,大开杀戒,宰了当时的荆州刺史王睿与南阳太守张咨。
董卓政府当时正努力拉拢天下名士,索性提拔名声还算不错、立场不太鲜明、个性比较温和的刘表当荆州刺史,让他去纷乱复杂的荆州自生自灭。
当时荆州的形势可以说是无头的乱麻——一团糟,除了最富饶的南阳被袁术霸占之外,荆南大郡长沙也在孙坚的老乡苏代的统治之下,华容一地有贝羽割据,襄阳城则被张虎、陈生占领,其他小股的“宗贼”更是数不胜数。
刘表这个斯文儒雅、没兵没将的光杆刺史走马上任,谁都不认为他能搞得出什么名堂来。
但所谓的“人脉”就在这个地方派上了用场。-齐¨盛+暁*税′旺. ′已!发~布/罪*薪^璋?劫_
刘表单枪匹马来到襄阳南方的宜城,找来当时南郡的大族代表襄阳人蔡瑁与中庐人蒯良、蒯越商量对策,最后采用蒯越的策略,以蒯家、蔡家的名义,邀请五十五位具有代表性的宗贼头目入城饮宴,然后全部逮捕斩杀,强行收编了他们的部众。
这一招果然快速地剪除了荆州各地的割据势力,使刘表能堂堂正正地入主襄阳,名副其实地当他的荆州刺史。
读到这里,便出现了两个问题:
一、蒯越、蔡瑁等人究竟是何许人也,竟然有那么大的本事可以摆平那些宗贼?
二、如果他们真有那么大本事,又凭什么要帮助刘表这个空降的光杆州刺史,自己掌控这块区域不是更好吗?
先来说蒯越。
蒯越,字异度,南郡中庐县人。南郡蒯家应该是当地大族,除了蒯越、蒯良外,之后又出了一位蒯棋,被曹操任命为房陵太守。?零,点′看*书` ·哽*鑫~最*全`
蒯越本身是家族中的佼佼者,长得高大威武,性格深沉多智,大将军何进特别招聘他为幕僚。当时蒯越屡次劝何进早点动手诛除宦官,而何进却无法下定决心。蒯越担心事情有变,于是便自请外调到汝南郡汝阳县当县令。
至于蔡瑁,可就真的是荆州当地一等一的土豪了。
蔡家为汉末襄阳第一大族,蔡瑁的姑姑嫁给了太尉张温,同族的堂兄弟中蔡瓒为郿相,蔡琰为巴郡太守,均是二千石之位的高官。蔡家祖屋盖在汉水中的一处被称为“蔡洲”的沙洲上,建筑坚固豪华,内有婢妾数百人,其他散布于各地的田产数十处,是个既贵且富的家族。
和他的堂兄弟们比起来,蔡瑁早期显然没什么成就,只知道他是个性情豪迈,很会吹牛的人(性豪自喜)。不过,他显然也曾在洛阳混过些时日,线索就是,年少时他与曹操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于是,一切谜题便都解开了:蒯越、蔡瑁均是南郡大族,又都有在洛阳生活的背景,蒯越和刘表还曾在何进手下共过事,因此当刘表在荆州孤立无援时,自然会找来这两位在洛阳的旧识相助,而蒯、蔡二家也乐得依靠刘表官派(注意,官派,也就是朝廷委派,所以蒯、蔡二家不能取而代之)荆州刺史的名义,扩大自己家族在州内的势力。
刘、蔡、蒯三家形成了紧密的政治联盟,刘表娶蔡瑁的妹妹为后妻,前后任命蔡瑁为江夏、南郡、章陵太守以及镇南将军军师(刘表约在公元192年被升为荆州牧、镇南将军),蒯越则被任命为章陵太守,封樊亭侯,两人均位高权重。
终刘表与其子刘琮统治荆州的十七年内,蒯、蔡两家一直是襄阳小朝廷中的主导势力,而他们的政治倾向,也直接影响着荆州八郡的命运。
荆州的往事还没讲完,请列位少安毋躁。
刘表政权的第一个挑战来自于北方的袁术。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刘表入主荆州还未满一年,袁术便派遣名将孙坚向襄阳发动攻击,企图将势力触角伸入荆州。刘表最终倚赖荆州大族出身的将领黄祖之力,于岘山击毙孙坚,阻挡了袁术南侵的步伐。
往后数年之内,刘表反客为主,逐渐向北方挤压袁术的领地,将南阳宛城一带纳入其统治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