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某种道家心法)。他头脑也相当聪明,研究学问虽不像其他人那么仔细(观其大概),但对于纲领性的东西却掌握得很好,属于那种重思考推理而非死记硬背的学生。
他曾经向他的同学们放出狂言,说在座的各位以后为官,应该能做到刺史、郡守一级的位置。然后他以管仲、乐毅自居,换言之,就是王霸之佐、逆转之材。
徐庶、石韬等人不但没有因为这些“狂话”而把诸葛亮修理一顿,还纷纷表示同意,可见诸葛亮的自负多少是有真才实学来支撑的。
事实证明,诸葛亮除了对自己的才能有清醒的认识之外,对朋友们的才干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他所给出的预测在后来大都一一应验,就拿他所结交的四君子来说,当中除了崔州平,其他三位都相继步入政界。
石韬,字广元,据《魏略》记载,建安十三年,曹操占领荆州后,他与徐庶一起来到北方,“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诸葛亮可谓眼光独到,在隆中时就预见石广元可官至郡守,即太守。同时,这也从侧面说明当时的魏国在干部的任用上,基本上能做到人尽其才。在考察干部的德才上,是公允的,跑官、买官的现象应该不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