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是希望帮助刘备恢复汉室荣光。如果当时刘备稍微表露出一丝想要称帝的念头,恐怕诸葛亮是不会出山的。至于后来刘备称帝,那是由于内外部条件已基本成熟,加之曹丕已经称帝,诸葛亮只好顺其自然。
而鲁肃则没有这个思想包袱,他制定“榻上策”的目的,便是为了使孙权称帝,反而孙权本人非要推脱不可。
诸葛亮与鲁肃所制定的总体纲领虽然大同小异,但两者的初衷却不可同日而语。
话说孙权虽然没有在第一时间表示同意,但之后的三伐江夏,显然是依循着“榻上策”的调子。
在历经了五年的奋斗,抛洒了无数军民的血汗之后,孙权和鲁肃终于一脚踹开了荆州东方的门户,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得到了两个情报:一是刘表的死讯;二是曹操准备向荆州用兵。
这样的变化让鲁肃相当不安,这等于是推翻了他原本“不与曹操正面对抗”的假设,于是鲁肃决定为自己的对策买个保险,他告诉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