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 第110章完结

第110章完结

愤怒归愤怒,为今之计,还是保命要紧。-d_q~s?x.s`.`c`o!m!

于是刘备收拢残兵趁夜翻山逃亡。然而要命的是,对刘备生平颇有研究的陆逊,深知其逃跑的本事,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水陆两栖追兵伺候这位“逃跑天王”,年轻的孙桓更是为了一解被围攻的闷气,率军翻山直趋夔道,打算锁住刘备的退路。

不过,“逃跑天王”终究是“逃跑天王”,越是到绝境,脱逃的道具和手段越多。

从马鞍山撤退时,一名驿站管理员放火焚烧了大量铠甲车辆,堵塞山路,为刘备挡下了东吴的追兵。程畿也在长江上孤军奋战江东无敌舰队,用自己的生命稍微阻挡了一下江东水军前进的步伐,为刘天王的脱逃争取了宝贵时间。刘备同时还选择了偏僻的路线脱逃,最终避过孙桓的追击。

历经千辛万苦,刘备终于抵达秭归,稍稍收拢败兵,但不久江东追兵再次追至,刘备不敢再战,他抛弃所有的辎重,再往西撤,一路回到当初的东征基地鱼复。.嗖¨嗖.小¨税_王′ ~耕¨鑫?最^全?

当初在巫县之战吃亏的东吴将领李异、刘阿穷追不舍,率军直追到鱼复外的南山,所幸此时留守江州的赵云和汉昌长马忠率军前来支援,这才挡下了追兵,稳定住战局。

就这样,这场在三国史中著名的“夷陵之战”,最终以刘备的惨败画上句点。

清点战损,怎一个“惨”字了得:荆州将领冯习、张南、傅彤与武陵蛮头目沙摩柯阵亡,前往荆南招降的马良也不幸殉难,刘宁与杜路投降孙权,荆州兵团死伤数万,辎重几乎全部丧失。

此外,刘备还因此丧失了两名优秀的巴地将领:程畿在水战中遭遇江东舰队围攻,力战而死;巴将之首的黄权,则因长江水道被封锁,无法撤回蜀地,无奈之下只好率军向曹魏投降。

而相较于刘备的惨败,东吴方面几乎零战损。经过此战,陆逊一举成名,其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和领导才能展露无遗。无可否认,他是继周瑜之后,东吴方面显现出来的又一颗闪耀的军事明星。

赞美之词过后,我们再来看看苦主刘备。.w·o*d+e?s+c.w?..c\o\m.

刘备在夷陵之战后,也间接地承认了自己对战败所负有的领导责任。由于黄权投降曹魏,蜀汉的执法单位马上逮捕了黄权的所有家人,请求依律处罚,但刘备却叹了口气说:“到了今天这步田地,是我负黄权,不是黄权负我。”于是下令释放黄家人,维持原来的待遇。四十年后,黄权的儿子黄崇在抵挡邓艾发起的灭蜀之战时,与诸葛瞻一同在绵竹战死。

夷陵一战,稍微可以称幸的是吴班、陈式、廖化、辅匡这些活下来的将领。经过这场极具震撼性的军事教育,他们在各自日后的军旅生涯中都有更加成熟的表现。另外一位是向朗的弟弟向宠,在这场大溃败中,他的部队保持得最完整,因此受到刘备嘉奖,任中部督,典领禁军。程畿、黄权所留下的巴将位置,后来则由马忠、王平取代。

夷陵之战损失最惨重的,当属刘备自己,他不但差点输掉了全副家当,也几乎燃尽了自己的生命。时间大神已经收起了对刘备的眷顾,他的传奇也即将告一段落。

病危永安

很多人以为夷陵大败之后刘备就翘辫子了,其实不然,夷陵之战结束于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六月,距刘备的死期还有将近十个月的时间。十个月的时间,还将发生很多故事。

话说刘备在战败后并没有回到成都,而是留在了鱼复,并将县名改为“永安”。这地方有二百五十年前公孙述所兴建的白帝城遗址,扼守瞿塘峡险要,于是刘备便在遗址附近重新筑营,命名为永安宫。

刘备不回成都并不是觉得战败丢脸,他并没有完全放弃东征的希望。然而,令他气愤的是,那些他原本期望在战前出现的变局,直到此时才发生。

夷陵一战大获全胜,令东吴诸将士气大振,除了李异、刘阿带着少数兵力侵入蜀中外,徐盛、潘璋、宋谦等将领都纷纷向孙权上书表示:都已经打到了这个程度,刘备手到擒来,此刻应乘胜追击才是。

不过,陆逊、朱然、骆统等军事高层否决了这项提议,原因当然不是因为诸葛亮的八阵图(详见《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