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搭了把手,将晏兴茂放到灶膛前的椅子上,一家四口便各自忙活开了。\7^0\0′t?x,t/.`c/o?m′
晏兴茂烧火,晏小鱼守着锅,今日制的豆腐是要卖的,还是得小心些,可不能第一日开张就砸了自家的招牌。
豆子已经磨好了,制豆腐不需要那么多人,晏小月便去堂屋里摘花生,何秋花拿了前日买的布,在灶房里缝衣服。
*
约莫两刻钟后,豆腐便制好了。
晏小鱼把灶房的桌子端到屋外的台阶上,在桌子上头铺了一块粗布,将豆腐摆上,又把包豆腐的粽叶放在一边。
院子门大敞四开,等着买豆腐的人进门。晏兴茂他们也没心思干活儿了,一个个探着脑袋,朝院子外面张望。
晏小鱼等了一会儿没见着人,便准备去帮他爹和阿姐摘花生,可还没走近,就被晏小月紧张兮兮地赶开了。
“你莫来,小心沾一手泥,再弄脏咱们的豆腐!”她家豆腐又白又嫩,可漂亮,决不能弄脏了。~e/z\k!a/n.s`.!c?o?m+
何秋花连连点头,晏兴茂也出言附和:“小鱼,你就守着豆腐,这些活儿咱们干。”
晏小鱼十分无奈。
等了一刻钟都没人来买,何秋花心里焦灼,缝衣服也心不在焉的,险些扎着手:“怎、怎么还没人,来买、咱的豆腐?”
“娘,还早呢,这会儿天刚亮,从村里走过来也要一会儿呢。”
村里人其实起得挺早的,晏小鱼等得也有点儿急。
但他对自个儿做的豆腐有信心,就算村里没人肯买,他去镇上走街串巷叫卖,也能卖掉。这样想着,心里便平静些了。
又等了一会儿,外头终于有了动静。
听到脚步声,晏兴茂夫妻脸色一喜,和晏小月一起巴巴地看过去,没想到人家是上山砍柴的,只是路过。
晏兴茂无声地叹了口气,何秋花也满脸失落,但怕儿子难受,还是结结巴巴地给家人鼓劲儿:“再等等,等、等会儿就有人来了。~小·说′宅* \最,新′章~节~更,新`快-”
话音刚落,门外真的来人了——是牛富贵家的年哥儿。
“昨日月姐姐送来的豆腐着实不错,我娘说比镇上买的更滑嫩,我哥哥嫂子们也都爱吃。别看我那些哥哥长得跟黑牛似的,可个个都爱吃嫩豆腐呢!今日要多买些,不然他们得怨我小气。”
年哥儿说话表情丰富,语气轻快,活像只小鹦鹉,把晏小鱼逗笑了。
牛富贵是入赘的,家里孩子都随他媳妇儿余春英姓余。
余家人多,年哥儿三个哥哥,两个都娶亲生子了,还没有分家。他买了三块豆腐,晏小鱼给他送了一块豆腐和一碗豆花做饶头。
这小哥儿十分欣喜,回去的路上一手端豆腐,一手端豆花,还美滋滋地哼着小曲儿,一路上不少村里人都瞧见了。
第21章 第 21 章 “瞧不起谁呢?!”……
原先还有些犹豫的人,听说花三块豆腐的钱,能得四块豆腐、一碗豆花,都心动了。
几个村民一合计,他们三家凑一凑,也能得四块豆腐、一碗豆花呢。
于是,两个妇人一个夫郎各自提着篮子来到了山脚下。
晏小鱼听说他们也想要饶头,没拒绝,不过送的豆花只有年哥儿一半的份量,还说后头来的豆花就不送了。
那几人自觉占了便宜,也没有不满,喜滋滋地提着豆腐回家了。
回去的路上遇见村里人,又是好一阵炫耀。
”好大一块呢,你瞧瞧,是不是比钱家卖的大?我们三家一起买,还送了一块豆腐、半碗豆花,后头去的就没豆花送了,想吃得掏钱买喽!”
“味道?那应当差不了,闻着可香,而且年哥儿吃了豆花,说好吃得很,那豆腐想来也不错……”
听到这话,又有人蠢蠢欲动了。
那三人离开后没多久,何婶也来了。
“你们第一日开张,我总该过来捧个场。”
何婶只买了一块豆腐,晏小鱼便把早上剩下的豆渣分了一半给她,她不好意思,推拒了一会儿,晏小鱼佯装生气。
“我们吃了你好些菜,今日送点儿豆渣给你,你还同我客套?快些收下,让旁人瞧见就不好了!”
何婶这才收下,晏小鱼又同她说了豆渣的做法,才让她离开。
*
何婶离开后,又陆陆续续地来了几波人。
村里虽然只有三十六户人家,但好些都是一大家子,没分家的,一块豆腐根本不够吃,所以还有买两块的、买三块的。
昨日试验过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