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在他家买五块豆腐,便能获赠一碗豆花,豆腐数量可以叠加,每满五块送一碗。+l/a+n\l_a¨n^w\e¨n+x!u^e^.\c¨o~m¢
也就是这次只买两块,下次再买三块,一样能得一碗免费的豆花。
钱家豆腐铺靠着这手段又将生意从晏小鱼这儿拉回去一些,那会儿晏小鱼姐弟两忙得每日睡不够三个时辰,也没工夫和他们一样使手段抢客人。
年哥儿和余三郎过来后,却学上了,这兄弟两定下了规矩,在他们摊子上买东西,不拘买什么,只要买满二十文,便能送一碗豆花。
这样一来,好些本来没想买那么多的客人,为了凑够二十文,都会多买些。因为一碗豆花,陌生人不好分,还有人过来时特意邀上邻居、亲友一起。
兄弟两挣得盆满钵满,每日回去时都喜气洋洋的,傍晚聚在他家附近唠嗑的村民们看在眼里,真是羡慕极了。
*
村里想去晏小鱼那儿干活的人越来越多。^r-a+n+w-e¨n!z!w′w′.`c_o`m¨
没过多久,李阿叔的男人赵大勇也找上晏兴茂,求他帮忙说说好话,让晏小鱼帮忙给个活计。
“你赵叔说了,不用像柳家、余家那样好,便是来帮咱家拉磨都成。”
晏兴茂夫妻两性子都软,找他们说好话的人太多,这两人都有些犯愁。
晏兴茂叹了口气:“村里人挣钱的门路太少了,就靠那一亩三分地,日子确实艰难,可那么多人,咱也帮不过来啊!”
晏小鱼想了想:“李阿叔原先帮过咱们的忙,他求上门来,咱们便给他个机会。他可以像柳叔一样,走街串巷去卖咱们的豆腐和其余吃食,若嫌这样挣得不够多,还可以将东西卖到镇上的食肆、酒楼里,咱们给他的价钱和柳家、余家一样,能不能卖得出去端看他的本事。”
当初将生意分给柳、余两家时,晏小鱼便提前知会过,往后可能还会带旁人一起做这营生,柳、余两家的人都没意见。+w,e′i`q,u?x,s¨._n¢e?t+
东西是晏小鱼家的,自然是晏小鱼想给谁卖就给谁卖,同他们说一声,已经算是尊重他们了。
晏小鱼早有念头要将自家的食材卖到食肆、酒楼里去了,原先他支不开身,这几日倒是清闲些了,原想着再休息几日他便去镇上的食肆跑跑,这会儿赵大勇找上来,他又有了新的主意。
不如将这事儿也交给柳、余两家和赵大勇,他往后是要去县里开食肆的,镇上的生意即便揽下来了,也没工夫维护,索性一起交给人家。
三家人都说一声,哪家能拉来生意全看他们自己的本事。
镇上的就交给这三家人,县里的或许可以托付给严少成。
严少煊科举花销大,严少成现在做臭豆腐生意还有余力,想必很乐意多一门营生。
不过卖给散客和卖给酒楼、食肆的价钱不能一样,还得另外定个章程。
第47章 第 47 章 严二郎这是在向他表决心……
晏小鱼和家人商量了一下, 最后决定卖到酒楼、食肆的所有的东西,只要能达到单样每月六十斤的份量,便能按现在他给柳、余两家的价钱卖。
拉到生意的人需得提供和商铺签订的契书, 无论什么食材, 每斤能拿两文钱的奖励。
至于其他令何秋花和晏兴茂犯愁的村里人,晏小鱼也想了个法子:“家里那些砍柴、做衣裳鞋袜之类的活计,咱们可以花些银钱雇村里人干,这样他们能挣到钱, 咱们也能轻松些。不过请来干活儿的人需得好生挑拣,那些编排过我们的可不成,同大伯他们走得近的也不要, 先从帮过我们的人里头选人品靠得住的。”
何秋花和晏兴茂有些犹疑。
“咱们又不是什么地主老爷,这些活儿也不多费劲, 竟还花银子雇人, 会不会有人说闲话?”
晏小鱼挑了挑眉:“谁要敢说我们的闲话,往后家里任何活计都不找他们。”
“况且等何婶和年哥儿他们从酒楼、食肆里拉来的生意多了, 咱们指定会忙不过来, 雇人是早晚的事儿。”
晏兴茂和何秋花一听是这么个理儿, 便也答应了。
何秋花想起柳絮原先未出嫁时做得一手好绣活儿, 便打定了主意, 要将纪文彦送的那两匹缎子送到柳家, 托柳絮制衣裳。
她自己会制的衣裳样式有限,手艺也不多好,那样好的布料, 让她来做实在有些糟蹋东西。请柳絮帮她家鱼哥儿和月姐儿各做一身秋衣、一身冬日穿的长袄,两个孩子穿着定然好看。
*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