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们倾向的文章风格。\c¢u?i~w_e·i^j+u!.^i`n~f?o~
废了一番心力,好在结果不错。
殿试是皇帝亲自出题,天威难测, 且纪大人面圣的经历屈指可数,对皇帝的性子并不了解,所以殿试纪文彦也帮不上忙, 全靠严少煊自己了。
虽说外头传言此次的新科进士即便是位列前茅,也会外放去地方上任职,但毕竟只是传言。
就算是真的,一甲进士外放与二三甲进士外放也不一样。
严少煊准备竭尽全力,应对此次殿试。
*
殿试这一日,以严少煊为首的士子们寅时初便候在宫外了。
黎明时分,他们被宫人带引着经西华门,进入奉天殿。考生一共三百余人,被礼部的官员指挥着,分成两拨,面朝北方,站立于殿前月台两侧。
考生与朝中文武百官全部站定后,皇帝驾临,宫人鸣鞭,考生与朝臣们叩首行礼,礼毕,开始考试。+1¢5/9.t_x?t\.*c-o·m*
今日天公作美,风和日丽,考生们就在奉天殿前露天考试。若是遇着下雨,可移至大殿两侧的廊道中答题。
诸考生依着会试成绩落座,严少煊因是会元,坐在首位,是离皇帝最近的位置。
不过圣驾立于台阶之上,考生们不能抬头直视,不然便是冒犯天威。所以整场考试结束,严少煊也未没看清皇帝的样貌。
殿试只考策问,题长二、三百字,所询一、二事。
策题颁发下来后,严少煊心头一动。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太祖统一华夷,今朕与斯民共享升平之治,所虑官非其人,有殃吾民……”1
这道策题问的是选贤、驭人之策,明显是根据钟县令一行人贪污受贿之案而来。
若是旁的题目,严少煊还需要仔细构思一番,但这道策问,实在是问到他的心坎上了。
在尉石县的那段时日,他曾经无数次在心里拷问过自己,若他是一地县令,他会如何治理所辖地域;若他是钟县令的上峰,他会如何管理下属,避免钟县令这样的官员祸害百姓;若他是帝王,他会如何选贤任能、激浊扬清,让大楚政通人和,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严少煊略作思量后,便下笔了。?k,s·w·x*s_./o?r.g^他文思泉涌,几乎是一挥而就。
期间瞥见一抹明黄的衣角,停留在身侧,他依然专注于手下的试卷,面上未有一丝波动。
酉时二刻,宫人击鼓,示意考试结束。
严少煊和其余考生一起,被宫人带着出宫。江小五雇了马车在外头等着,接到严少煊后便驾车回了住处。
*
文华殿。
头戴翼善冠,面相威严的帝王端坐在紫檀木椅上,正在阅览考卷。
桌案前面不远处,跪了几名官员,是这次殿试的读卷官。
殿试的考卷先由读卷官阅卷,三百多份试卷经读卷官评定,分为三个等次,只有一等试卷,能被送到皇帝面前。
一等的试卷中,又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四卷,一共十二卷。
皇帝先选上等的四卷御笔亲批,若是这四卷中选不出鼎甲三人,再依次批阅中等和下等的四卷。
为保证公平,所有试卷上写着姓名籍贯的那一页都被弥封着,读卷官看不到。一般是皇帝钦定名次后,亲自拆开。
顺和帝面前的四卷试卷还是弥封的状态,他依次看过上等的四卷考卷后,漫不经心地问道:“诸位这名次,依何而定?”
几个读卷官心里一激灵,跪在最前头的那位提心吊胆地将他们评定名次时的考量说了一遍,最后小心翼翼道:“若有不当之处,还请陛下训诲。”
“并无不妥。”顺和帝瞥了他们一眼,面色平和地将试卷递给身边太监,“拆开看看。”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事实上能走到殿试这一步已是人中龙凤,一甲三人的文章,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全看阅卷之人的喜好。
见顺和帝没有不赞同的意思,几个读卷官都松了口气。
太监将四卷试卷的弥封处拆开后,恭敬地呈给皇帝。
顺和帝拿起其中的两卷看了一眼,挑了挑眉:“湘江府蒋光霁为状元,沛阳府严少煊为探花,你们还挺会选。”
湘江府是前朝权臣宁大人宁乘风的故乡,宁乘风出人头地后,反哺乡亲,在湘江府兴办学校,培养了许多人才,如今好些都是大楚的中流砥柱了。
顺和帝对宁乘风尊崇有加,连带着对湘江府出来的人,也高看一眼。
听到他们选出的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