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家有凶悍小夫郎 > 分卷阅读247

分卷阅读247

细考量, 着实花了些时日。_a-i/l+e·x^i?a*o~s_h`u_o~.\c¢o?m′

免除炭税, 让百姓能烧得起炭自然是好事儿,可凡事都得有个节制。

若是不加限制,百姓们肆无忌惮地砍伐树木,囤积木炭、倒手卖给炭商牟利;炭商为了降低成本, 买通百姓与他们合作,低价收购农户手里的木炭,卖去别处……

届时岭北林地资源受损、水土被破坏尚且不说, 木柴不够,炭价飙升, 乡绅地主尚能花钱保命, 城内的普通百姓买不起炭,被活活冻死也是常事。

那才是得不偿失。

平头百姓温饱尚未解决, 很容易被一时之利蒙蔽双眼, 商户趋利, 也不管这些, 但严少煊这个县令不能不考虑。

城外村户人家每户能伐多少木, 伐哪里的, 要不要补种树苗,如何加以约束;炭商免了炭税,商税是否要提高, 如何遏制他们串通百姓,逃避赋税……

每一条都得琢磨清楚。_看¢书¢君¨ ?更`新\最¨快!

火耗和其余杂税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些日子白日有别的事务,严少煊晚上还得花些时辰来斟酌此事。

十日后, 他才将具体条例整理好,让户房的人张贴出来。

岭北县的里长们当初得了消息,心花怒放,回去后便迫不及待地与家人说了此事。

“咱们这位新县令,真是青天大老爷!甫一上任,便要免去火耗和炭税!真真是站在咱们老百姓这一头的!”

“此话当真?县太爷真要免掉咱们的火耗和炭税?那可为咱们省下不少银子呢!”

“今日县太爷亲口说的,这还有假?”

“这位县太爷真是个好的,别看他面冷,同从前那些可不一样,一早瞧见咱们在风里受冻,他还特意喊人为我们收拾了屋子,让咱们往后都去屋子里等,从前那些官老爷,哪个有这份热心肠……”

类似的对话几乎发生在每一位里长家里,不出两日,新县令预备免去炭税和火耗的消息便传得沸沸扬扬了。*白*马.书`院! ^无?错+内!容·

岭北县的百姓们满怀期望,翘首以待,可一连好几日过去了,他们始终没有等到那纸谕告。

百姓们激动的心情渐渐冷却,一面怀疑消息是假的,一面失望地感慨——果然不该对那些当官的抱什么期望。

里长们见了面,也是愁眉不展,只以为严少煊反悔了,要将此事糊弄过去。

后头他们又被召去过县衙两回,可惜严少煊再未提起过火耗和炭税的事儿。这位县太爷雷霆手段,赶走皂隶头领的消息倒是甚嚣尘上。

下头的吏役们人人自危,里长们也失去勇气,再追问火耗和炭税的事儿。

众人心灰意冷,家里穷困些的,已经开始俭省着用炭火了,就怕收炭税的官差来了,交不上银子。

没想到事情峰回路转,十月十五这日,免除炭税和火耗的谕告贴遍了岭北城。

县衙门外、城门处、市曹、驿铺……,红底黑字的告示十分显眼,贴上去没一会儿,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柯廉与几位友人晌午出来吃饭,见路边的告示墙下人声鼎沸,众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那儿,时不时便传来一声惊呼,也不知在瞧什么,各个都喜气洋洋的。

“官府发了告示,这回似乎是好事儿?”

柯廉看向说话的好友:“能有什么好事儿,莫不是又出了些忽悠人的律令,前年不就是?说是允许城外的农户伐木烧炭,进城售卖,大伙儿还以为炭价要跌了呢,没想到人家把炭税提高了!外头的农户不敢进来卖炭了,城里的炭价还涨了!”

另一人推了推他:“反正都到这儿了,咱们去瞧瞧呗,寻常人不识字会被糊弄,咱们几个还能看不明白?”

几人推着柯廉挤到告示下面,里面的人还在热烈地讨论。

不识字的百姓眼巴巴地问,识字的书生高声为他们解读。

“外头农户伐木烧炭,但凡是自家用的,炭税免征。不过每户依照人数,裁定数量,不可过度砍伐。”

“城内百姓买炭不必缴炭税了,炭商的炭税也免了,商税还是照缴。农户们若要卖自家的炭,同商户一样缴商税。”

“田税、丁税、商税等税银的火耗全部免征。”

“平日里拿铜板去官府的银庄换银,还是得出火耗钱,每两银子减至五十文……”

每一条策令被读出来后,都是一声惊呼。

“咱们百姓的炭税和火耗都免了,这一年得省下多少银两?”

“照这架势,城内的炭价应当也能跌上一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