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这才是岳飞 > 第5章完结

第5章完结

岳和问他:“衣服是怎么回事?哪里去了?”岳飞低头不作声。?l^u\o¨l.a\b+o*o+k′.¨c!o^m?

岳和抄鞭子抽他,他默然受之,毫无怨愤之色。岳和无奈,只好放弃了。

“这就奇了怪了。”岳和开始暗中跟踪。

一来二去,终于发现了岳飞的秘密,岳和很吃惊岳飞会这样做:“教你学射习武的老师很多,为什么独独祭奠周同?”(“尔所从射者多矣,独奠泣于周同墓,何也?”)

岳飞如实回答道:“周同厚爱于我,将自己的技艺倾囊相授,孩儿感念他的恩德,无以为报,只能初一、十五到坟前一拜。”(“飞向者学射于周君,而特与飞厚,不数日,尽其道以归。念其死,无以报,聊于朔望致礼耳。”)

“可是,为什么要向天空射三箭呢?又将酒肉全留在坟上呢?”

岳飞解释说:“射三箭,是让他在九泉之下知我射箭的技艺又大有长进;将酒肉全留在坟上,是因为我想孝敬他老人家,故忍吃啊。′精?武_晓′税_徃^ ¨埂.欣~醉,快/”(“射三矢者,识是艺之所由精也。酹酒瘗肉者,周君所享,飞不忍食也。”)

岳和听了,拍着他的肩膀感慨地说:“你若能为时所用,必能殉国死大义!”(“使汝异日得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之臣乎?”)

岳飞当即应声答道:“若父亲大人准许孩儿以身报国,何事不可为!”(“惟大人许飞以遗体报国家,何事不敢为!”)

行动是无声的语言。岳和和妻子姚氏的年龄相加,已经超过了百岁,他们老来得子,虽然备感珍贵,却不因此溺爱和放纵孩子,而是“鞠育训导”,严格教养岳飞。岳和夫妇也许没有多少文化,不识几个字,但他们正直善良、热忱慷慨、悲天悯人的侠义情怀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岳飞的成长。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信念也慢慢渗透到了幼年岳飞的观念中,并成为岳飞奉行一生的座右铭,这也是成年后岳飞性格刚烈、质朴刚直,“意所欲言,不避祸福”,不妥协、不屈服的原因。′e/z`k.s\w′.+o′r_g\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是我们心中那个顶天立地、敢做敢当的男子汉——岳飞!

漂泊江湖的岁月

话说,岳飞过人的臂力让周围的人大吃一惊,也因此对他寄予了更多的厚望。

岳飞的外公对自己这个宝贝外孙很是骄傲,周同去世之后,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岳飞又拜了一个有名的长枪技击名家陈广,学习枪法。

长枪和刀、弓弩都属于冷兵器时代的常规兵器。

宋朝战场上比较流行朴刀。大家读《水浒传》就会发现,早期梁山好汉行走江湖,手里都喜欢拎一把朴刀。事实上,刀的生产成本较高,其性能主要取决于冶炼和锻造技术。尽管我国的刀器锻造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拥有这样一把利器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相对而言,枪的构造简单,易于生产,在习武的百姓中非常普及。用枪讲究刺、戳、点、扫、挑、格、拨、架、挡、搪,而岳飞在陈广的指点下,勤学苦练,枪法日渐纯熟,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快就“一县无敌”。

当时的宋王朝在西夏和辽国的两面夹击之下,虽然军事上显得疲软,但民间尚武之风很盛。“自澶渊讲和以来,百姓自相团结为弓箭社”,各地的百姓都设置有准军事性会社——“弓箭社”,百姓在农闲时习武强身,有事则团结自保。每年冬季农闲,各“弓箭社”都会集合在一起,举行武术大赛。岳飞所在的汤阴县,在当时是个比较富庶的大县,岳飞“一县无敌”,足见其枪法高超。

老舍在《断魂枪》中说:“月棍,年刀,一辈子的枪”,岳飞跟随陈广练习枪法,练习的时间前后不足一年,已经技艺惊人,也足见其天赋惊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