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这才是岳飞 > 第44章完结

第44章完结

兀术紧绷的神经松了下来,眉飞色舞地说道:“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号称不世英主,其开疆拓土不过止于阴山,现在我随波逐浪,漂浮万里,竟然到了神话里的阳山,真是了不起,行了,可以回家了!”

于是传令:伟大的“搜山检海”行动圆满结束,大金勇士胜利返航!

命令一出,金国士兵人人欢呼雀跃,船队纷纷靠岸,准备撤军回国。+q′s¢b^x\s?.?c,o\m¨

撤军第一站是明州,士兵请示怎么处置明州城里的居民,兀术的回答是:“照扬州之法。”

金兵就此展开了新一轮疯狂的剽掠和杀戮,一时间,城内浓烟滚滚,惨叫连连,到处充斥着血泪兵火……偌大的明州,“惟东南角数佛寺与僻巷居民偶有存者”。

不但明州,金人沿途所至,全遭兵火荼毒。“遍州之境,深山穷谷,平时人迹不到处,皆为金人搜剔杀掠。”

到了临安,兀术灭绝人性地下令屠城三日,大火冲天而起,哭喊声闻者落泪。·午^4!看·书^ *已`发_布+罪~新_漳?劫!这片天下最为繁华的江南富庶之地,遭遇了空前的浩劫。

然而,无论多猛烈的火,就算能把所有的生命都烧得干干净净,但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也砍不断,烧不光的。

那就是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毁灭的火焰有多烈,愤怒的火焰就有多高。

明州的大火烧了半个多月才渐渐熄灭,而复仇的大火已开始迅速燎原。

由于掳掠的东西太多,行走不便,金人“以卤掠辎重不可遵陆”,放弃了走陆路而选择了走水路,沿浙西运河北撤,经秀州(治今浙江嘉兴)、平江府(治今江苏苏州)、常州、镇江,出运河渡长江北返。

金人“长于骑射,不习舟楫”,这一弃马登舟,给南宋军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报复机会。

之前将前军驻扎在通惠镇,中军驻江湾(今上海境内),后军驻海口,大造战舰的浙西制置使韩世忠,听说金人已到了平江,立刻移师镇江,在焦山寺(今江苏镇江北焦山)列开阵势,磨刀擦剑,静静地等着兀术经过。¢x?x~s/s\y*q′.·c_o^m,

兀术船在海上颠簸数月,苦于找不到宋军的踪影,不能痛痛快快打一场水战,正遗憾万分,听说前面出现了宋军船队,不由得又惊又喜,惊的是居然有宋军不知死活,敢出现在前面,挡住去路,喜的是这下可以过一过打水战的瘾了。于是指挥自己的船队,全速出击。

客观地说,兀术算得上是宋朝的一个可怕的对手,其战场应变极快,骑兵战术精湛,堪与历史上的名将相媲美。

但要论水战,他在韩世忠面前就差得远了。

这一天,江面上旌旗蔽日,喊杀连天,韩世忠亲披甲胄,手舞长枪,站在船头与金人交战。

双方战船你来我往,恶战了将近十个回合,韩老师给小学生兀术好好地上了一课,打得金兵全线溃退。

兀术这才知道碰上了硬钉子,派人向韩世忠表示自己愿把掳掠得来的全部财宝充当买路钱,请求韩世忠让出一条路。

兀术被打得有点蒙了,他都没回过神儿来好好想想,自己现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一旦全军覆灭,那么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人家的了,人家又怎么会同意放行?

果然,请求遭到了韩世忠的严词拒绝。

可惜兀术智商低了一点,还没搞明白这个状况,继续“请以名马献”,表示会献上大批宝驹名马。

在他看来,英雄爱名马。

可是,韩世忠不接这茬儿,兀术碰了一鼻子灰,满脸迷茫。

驻守潍州的挞懒听说了兀术的窘境,特派遣悍将孛堇太一前来救援。

不日,孛堇太一出现在江北,兀术屯军在江南,形成对韩世忠的南北夹击之势。

韩世忠不慌不忙,将自己的大海舰一字摆开,泊在金山脚下,站在船头的健卒每人手持一条连接着利钩的大铁链,严阵以待。

第二日,“敌舟噪而前”,韩世忠的海舟左右一分,变为两队,从侧面攻击敌船,将士将铁链掷出,气势凌厉直逼敌船,铁钩钩上船板,众人一起发力,敌船立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