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令如山,没有军令,谁也不能轻动。¢x,i·n~w,a+n+b·e+n!.^o~r·g?大军一动,如果调度不当,军心就会涣散,士气就会动摇,这关系着军队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怎么可以因为岳飞一人的生死就轻易调动部队?又怎么能让一个妇人干预军务?!
为此,岳飞将夫人和众将都严厉地批评了一番。
第二件发生在前军统制官傅庆身上。
岳飞出任镇抚使,他手下的张宪、王贵、姚政等人跟着升为了统制官。当然,也少不了傅庆。
傅庆年纪比岳飞大,参军也比岳飞早,一直以来,喜欢在岳飞跟前倚老卖老,摆老资格。而他本人又勇猛善战,很得岳飞赏识。
可是岳飞对他越敬重,他就越忘乎所以,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甚至忘记自己是谁,姓什么叫什么了。岳飞一口一个傅大哥,他不但没有回礼的意思,还故意给岳飞起外号,经常当着众将的面直呼岳飞的外号。
当然,以他的水平,不可能起得到有什么内涵的外号。岳飞姓岳,他就给岳飞起了一个叫“岳丈”的外号。\天-禧.晓-税\王¨ `埂`芯!罪·全\
“岳丈,今天手头有点紧,快给几个银子使使。”(“岳丈,傅庆没钱使,可觅金若干或钱。”)但凡出现这种情况,岳飞都是面“无忤色”,客客气气地回答他;要借银子,也“亦屡与之”,尽量满足他。
傅庆恃宠生娇,越来越自我膨胀,经常在军中吹嘘说:“岳丈能拥有这支军队,全是我傅庆的战功得来的。”(“岳丈所主张此一军者,皆我出战有功之力。”)如果没有我傅庆,就根本不可能有岳家军。
这话传到岳飞耳中,岳飞也只是一笑了之。
可是,现在岳飞做了通泰镇抚使,军队的性质变了,是政府的正规军了,军中的称呼,上下级的相处等都得有所改变了,岳飞本来就是一个特别严肃的人,和傅庆的交往和交谈就不再像以前那样随便了。
傅庆就开始有些失落,常常发牢骚说这样的生活没意思。!优!品·晓-说′罔! ¢已/发^布!罪*辛,章^結·别人问他怎么没意思了,他就大讲岳家军的坏话,动摇军心。他还多次流露出准备跳槽,到其他军队混的想法。到后来,事态升级,他竟直接写信给刘光世的部下,要求转到刘光世的部队中去。
按照军法,单这两条,就可以治傅庆罪。
然而,岳飞还是隐忍未发。
直到有一次在泰州论功,岳飞准备把赵构赏赐给他的战袍和金带转赏给王贵,傅庆突然跳出来,大声指责岳飞赏罚不公。
他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通,大意是说他曾在收复建康中大战清水亭,功高盖世,却没什么奖赏,而现在王贵偶立小功,就得到了御赐的战袍金带,搞特殊化,让人心寒啊!跟着这样的领导混,没前途啊。最后,正式提出了要改投刘光世的申请。
岳飞终于忍无可忍,断喝道:“不杀傅庆,不足以立军威!”命人将战袍烧毁、金带砸碎,当场斩杀傅庆。
这一来,岳家军军纪更加严明,上下整肃,号令如山。但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岳飞每每想起,都不禁黯然神伤。
傅庆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也的确立有大功。
而朝廷方面,岳飞几次三番写申请要换地方,并且在申请书上提出以自己母、妻、子为人质的话,搞得赵构很不爽,这次斩傅庆,岳飞又烧袍砸带,将御赐品毁坏,赵构极其不满,对岳飞非常有看法。
在泰州,如果单单是斩杀傅庆一事,岳飞还没有这么难过,最让他有切肤之痛的是下面这一件:上任之初,岳飞派人到宜兴接家属。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有百姓到岳飞面前告状,说他舅舅在迁居途中四下扰民,搜刮财物。
扰民敛财,这是流氓恶霸才会干的事,堂堂岳家军,怎么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出现?!
岳飞怒火中烧,命人将舅舅捆来,狠狠打了五十军棍,并在母亲跟前撂下话来:“舅舅的行为有损岳家军之名,就算岳飞个人能容忍,只怕军情和军法不能相容。”(“舅所为如此。有累于飞。飞能容。恐军情与军法不能容。”)
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