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山川形势,对各地的地理、山脉、风土人情都颇有研究,极力结交戍边守将,虚心请教各种守边策略。在靖康之难中,他目睹皇族被俘、生灵涂炭的种种,誓不与金人共存亡,反对和议。他和李纲一样,都属于强硬的主战派。遗憾的是,他和李纲的私人关系并不好,早期曾和黄潜善勾结在一起,对李纲大行打压排挤之能事。
张浚因为在应天府劝进最卖力,所以深得赵构喜爱。
扬州失陷,他和吕颐浩一直陪伴在赵构左右,劫掠民船护赵构渡江。苗刘兵变中,他在平江督军,谋划有方,及时赶到杭州勤王,平息事变。计穷莫过于粮绝,功高莫过于救驾。这两件事,使得他和赵构的感情迅速升温,被任命为知枢密院事。赵构曾肉麻地评价自己与张浚的关系是:“义则君臣,情同骨肉。”
赵构还多次在公开的场合这样表扬张浚:“有才能而会办事的人不少,但这样孜孜不倦为国效劳的,只有张浚。”(“有才而能办事者固不少,若孜孜为国,无如浚。”)
但张浚的才能也是众所周知的。相传,苗刘作乱,曾派杀手前去刺杀张浚。杀手到了张府,看见张浚忧国爱民,彻夜为国事操劳,于心不忍,径直走到他的跟前,从怀中掏出一张纸说:“此苗傅、刘正彦募贼公赏格也。”张浚吃了一惊,然而刺客又说:“我是河北人,也读过几天书,知道黑白忠奸,岂肯为奸人所用?只是看见您毫无戒备,担心随后来的刺客伤您,特来提醒。”(“仆河北人,粗读书,知逆顺,岂以身为贼用?特见为备不严,恐有后来者耳。”)说完,转身而去。可叹,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