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庄子传:战国纵横百年纪 > 第33章完结

第33章完结

子綦说:“商鞅第一次进言的帝道,乃是墨子之道,第二次进言的王道,乃是孔子之道,都不是商鞅崇信之道。!晓?税/宅~ *追-醉_新+漳¢结^第三次进言的霸道,乃是子夏、李悝之道,才是商鞅崇信之道。”

庄全问:“商鞅是李悝弟子,李悝是子夏弟子,子夏是孔子弟子。为何商鞅不先言子夏、李悝之道,也不先言孔子之道,反而先言墨子之道?”

子綦说:“商鞅求仕夷狄之君,已经失去操守,所以只想投秦孝公所好。”

庄全问:“为何先言墨子之道,就能投秦孝公所好?”

子綦说:“墨子之道,就是五帝之道,商代之道。秦人信仰商代五帝教,所以商鞅猜想秦孝公可能喜欢墨子的帝道。”

庄全问:“秦孝公为何不喜欢墨子的帝道?”

子綦说:“孔子的王道,就是三王之道,君位世袭,卿相世禄。墨子反对孔子的王道,主张帝道,就是五帝之道,君位禅圣,卿相让贤。?萝,拉¨小¢税^ `无?错?内¢容_如今卿相世禄已经打破,但是君位世袭尚未打破,所以天下诸侯大都喜欢孔子之徒,不喜欢墨子之徒。商鞅欲投秦孝公所好,进言墨子的帝道失败,只好改言孔子的王道。”

庄全问:“秦孝公为何又不喜欢孔子的王道?”

子綦说:“孔子的王道,主张尊王,即尊周王。如今中原诸侯尚且不尊周王,何况秦孝公?商鞅进言孔子的王道又失败,只好改言子夏、李悝的霸道,又做出重大修改,所以秦孝公大悦。”

庄全问:“愿闻其详。”

子綦说:“子夏、李悝的霸道,就是五霸之道。五霸之道创于管仲,要义是尊王攘夷。尊王就是尊周王,攘夷就是攘四夷。孔子认为,管仲的霸道,其利是尊王攘夷,其弊是礼乐征伐从诸侯出,所以五霸尊王攘夷,结果是诸侯越来越强,周王越来越弱。孔子有见于霸道之弊,子夏、李悝则有见于霸道之利,于是改造了管仲的霸道,一是继续尊王攘夷,二是变革王法。¢x,i·n~w,a+n+b·e+n!.^o~r·g?魏文侯师从子夏,重用李悝,变法图强,既放大霸道之利,更放大霸道之弊,结果是诸侯更强,周王更弱。商鞅又改造了子夏、李悝的霸道,不再尊周王,而是尊国君,不再攘四夷,而是仕夷秦,所以秦孝公大悦。”

庄周十一岁,继续师从裘氏学儒,阅读《礼》、《乐》,研习礼、乐。

裘氏说:“孔子开创儒家,士人必学的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属于实践范畴。君子必学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称为六经,属于理论范畴。六艺之礼、乐,与六经之《礼》、《乐》相辅相成。礼教、乐教是孔子之道的核心。孔子有言:‘君子立于礼,成于乐。君子和而不同。’《礼记·乐记》有言:‘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君子学乐,就能与人相和。君子学礼,就能与人不同。”

庄周学习礼、乐以后,要求学习射、御、书、数。

裘氏说:“六艺之中,礼、乐为本,是道;射、御、书、数为末,是技。君子宜学礼、乐之道,小人才学射、御、书、数之技。”

庄周说:“我已学了《周颂》、《大雅》、《小雅》之乐,还想学习《商颂》之乐。”

裘氏不许。

庄周问:“我们是宋人,为何只学周代之乐,不学商代之乐?”

裘氏说:“你母亲是宋人,你父亲是楚人,你虽然生在宋国,仍是楚人。郑国虽亡,我仍是郑人。无论郑人、楚人、宋人,都是周王之臣。儒门乐教,限于周代之乐。宋国虽是殷商遗邦,但是周王仅仅特许宋君演奏《商颂》之乐,宋国士人作为周王之臣,不得研习《商颂》之乐。”

庄周十分失望,请求父亲为他另择乐师,学习《商颂》之乐。

庄全、狶韦氏从其所愿,让庄周师从鲁遽,学习《商颂》之乐,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