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庄子传:战国纵横百年纪 > 第42章完结

第42章完结

庄周说:“愿闻常枞之事。?齐~盛+暁′税?惘· ¢罪~辛′彰′节*庚?欣\哙?”

子綦缓缓道来——

宋人常枞,原名商容,乃是殷商遗民,出仕齐桓公。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以后,派遣年轻的商容使宋,缔结齐、宋之盟。

管仲、齐桓公死后,商容改名常枞,隐居宋国,直到晚年。

年轻的陈人老聃,得知常枞传承古之道术,于是离陈至宋,师从常枞。

后来常枞将死,老聃问:“夫子有何教诲?”

常枞张开嘴巴:“我的牙齿还在吗?”

老聃说:“不在。”

常枞问:“我的舌头还在吗?”

老聃说:“还在。”

常枞问:“是何缘故?”

老聃说:“舌头长存,乃因其柔。牙齿早亡,乃因其刚。~比?奇*中′蚊·徃` ¢最_薪`璋¨节-耕,欣\哙¨”

常枞说:“天地之道,已尽于此。”

庄周恍然大悟:“舌柔而长存,齿刚而早亡,正是天柔地刚、君柔臣刚的《归藏》泰道,异于天尊地卑、君尊臣卑的《周易》否术。《老子》主张‘柔弱胜刚强’,原来得之于常枞舌教。”

子綦笑了:“正是。”

曹商说:“常枞舌教,似乎不通。常枞老病而死,牙齿已经掉光,才会传其舌教。老聃晚年著书,牙齿也已掉光,才说‘柔弱胜刚强’。盗墓者掘到的墓主尸骸,常常没有舌头,只剩牙齿。因为墓主死时,只要还没老到牙齿掉光,死后就会舌头烂掉,牙齿长存,岂非‘刚强胜柔弱’?”

子綦笑了:“《老子》之言,可以回答你的疑问:‘其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遵循柔弱胜刚强的泰道,就能尽其天年,活到牙齿掉光。·3*4_k,a*n′s¨h+u!.¢c\o~m_奉行刚强胜柔弱的否术,就会中道夭亡,死后留着牙齿。”

曹商说:“舌头不能咬人,只能被咬。牙齿不会被咬,可以咬人。我虽不想咬人,但也不想被咬。”

子綦问:“中道早夭而死,牙齿还能咬人吗?”

曹商说:“泰、否都是伏羲六十四卦之一,怎能认定伏羲是褒扬泰道,贬斥否术,而非相反?”

子綦说:“伏羲褒扬泰道,贬斥否术,其证不仅见于《归藏》卦象、卦序、卦义,还有诸多旁证。比如伏羲把天帝命名为泰一,把东岳命名为泰山。所以后人把伏羲奉为泰道始祖,称为泰皇。”

曹商问:“五方以中为尊。伏羲不把中岳命名为泰山,却把东岳命名为泰山,是否说明伏羲并不遵崇泰道?”

子綦说:“伏羲之时的先民,崇拜太阳,尊天贵东,因为东方是日出之方,东岳是日出之山。太阳循环运行之道,正是天地万物循环运行之道,谓之天行之道,简称天道。太阳每天东升西降,昼夜循环无尽,乃是一日之泰道。太阳每年南移北归,四季循环无尽,则是一年之泰道。所以伏羲把天帝命名为泰一,把东岳命名为泰山。伏羲至今数万年,华夏之民一直都在东岳祭祀太阳,祭祀天帝,祭祀泰道。黄帝以来数千年,华夏之君才以人道遮蔽天道,不再尊天贵东,变成尊君贵中。五方以中为尊,乃是《周易》否术。五方以东为尊,才是《归藏》泰道。”

曹商又问:“《归藏》、《周易》无不承自伏羲六十四卦,为何《归藏》泰道才是伏羲真道,《周易》否术不是伏羲真道?”

子綦说:“天道循环运行,固然有泰有否,小年、中年、大年皆然。一年四季的泰否循环,是小年的泰否循环,春夏行泰,秋冬行否。百年人生的泰否循环,是中年的泰否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