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子方说:“贫贱者可以骄人,富贵者不可以骄人。诸侯骄人,就会灭国。大夫骄人,就会亡家。至于贫贱者,其行不合于君,其言不用于君,可以移居楚国、越国,如同解脱上吊之绳,何必与富贵者一样以礼下人?”
魏击大怒而去。
庄周说:“如此看来,从伏羲到《归藏》,君、臣大都尊崇泰道,贬斥否术。从西周到东周,君、臣大都否术为主,泰道为辅。从春秋到战国,君、臣大都抛弃泰道,强化否术。君、臣为何如此同步?”
子綦说:“因为君、臣互动,互相推助,因果循环。君主即位以前,必须从师学道,学习显学,这是臣子影响君主。君主即位以后,必定以显学治理国家,这是君主影响臣子。西周以降,天下显学渐变,君、臣也随之渐变,于是互相推助,因果循环。战国以来,儒墨成为两大显学,虽然主张相反,但都抛弃泰道,强化否术。天下诸侯尊奉儒墨,于是泰道日隐,否术日显。”
二一 秦迁咸阳韩姬弑夫,孟轲休妻庄周娶妇前349年,岁在壬申。庄周二十一岁。宋桓侯三十二年。
周显王二十年。秦孝公十三年。楚宣王二十一年。魏惠王二十一年(晋悼公二十年,弑)。韩昭侯十四年。赵肃侯元年。齐威王九年。燕文公十三年。鲁康公六年。卫成侯二十三年。越王无颛十二年。中山成公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