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宜臼说:“因为不合时宜!国君做事,必须合于时宜。前几年风调雨顺,国富民足,主公不作高门。去年秦军伐韩,攻取旧都宜阳,已经国贫民穷。今年天下大旱,饥民遍地,诸侯全都停止征伐。主公不能体恤民众急难,反而劳民伤财满足虚荣,这叫时势不利,举措过分。天怒人怨,主公怎能出此高门?”
张开地认为屈宜臼危言耸听,不予理睬。
赵肃侯对魏惠侯、韩昭王三朝齐威王,深以为耻,对齐、魏徐州相王,更加不满。为了排遣郁闷,以祭扫先君陵墓的名义,出城打猎,车队出了邯郸鹿门。
赵相大成午得知,驾着马车追出邯郸数里,拦住车队,谏阻赵肃侯:“古人有言:一日不作,百日不食!如今天下大旱,饥民遍地,耕种之事不能耽误,主公怎能耽溺游乐?”
赵肃侯深感羞愧,下车谢罪,命令车队返回邯郸。
周显王得知齐、魏叛周称王,派遣大夫姬辰出使咸阳,致文武胙于秦惠君,希望借助秦国遏制齐、魏对周室的威胁。
秦惠君担心魏、齐结盟以后联合伐秦,请求与魏联姻。
魏惠王大悦,采纳惠施之策,把幼女嫁给秦惠君。
惠施相魏数年,亲善韩、赵,与齐偃兵,与楚修好,与秦联姻。魏国在马陵惨败、国力大损之后,暂时消除了列强围攻魏国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