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且问:“商鞅之法极其严苛,秦军多斩民首冒充军功,为何不怕治罪?”
庄子说:“商鞅实行斩首计功,意在激励每个秦军步卒,为了一己加官晋爵而多斩敌首、民首,实为鼓励秦军滥杀战俘平民,威慑中原军民放弃抵抗。~6/吆¢墈,书_蛧- ′庚`歆,嶵~哙¨秦人不会满足于收复河西,必将进取河东。秦祸不会限于魏国,必将席卷天下。”
蔺且问:“中原诸侯为了战胜秦军,会不会效法斩首计功?”
庄子说:“大概不会。斩首计功和割耳计功,乃是夷夏之辨的重要标志。”
蔺且问:“那么野蛮的秦国,岂非必将战胜文明的中原?”
庄子说:“恐怕正是如此。”
言毕步出东门,前往蒙泽钓鱼。
次日,蔺且来见庄子:“我今年十一岁,跟随父亲学习制陶之技,已有三年。还想追随先生,学习老聃之道!”
庄子说:“学技只能谋生,学道才能全生。”
蔺且问:“谋生、全生有何不同?”
庄子说:“学技小成,只能维持肉体生存,难免成为行尸走肉。¨比~奇?中!雯*徃¢ ,勉^肺\粤′黩?学道大成,可以确保精神健全,避免成为行尸走肉。”
蔺且问:“小成、大成有何不同?”
庄子说:“匠石学技三年,目无全木,止于绝技,未进于道。庖丁学技三年,目无全牛,技进于道,以道御技,游刃有余。朱泙漫向支离益学习屠龙之技,耗尽千金家财,三年技有小成,然而不用其巧。有用之技仅有小用,所以谓之小成。无用之道则有大用,所以谓之大成。”
蔺且说:“弟子谨记!”
四一 秦攻河东魏伐楚丧,孟轲游齐戴盈访庄前329年,岁在壬辰。庄周四十一岁。宋康王九年。
周显王四十年。秦惠王九年。楚威王十一年(卒)。魏惠王后元六年。韩宣王四年。赵肃侯二十一年。齐威王二十九年。燕易王四年。鲁景公十七年。卫孝襄侯六年。越王无疆十四年。中山成公二十一年。
秦惠君去年收复河西七百里地,今年又命樗里疾东渡黄河,进攻河东魏地。+E¨Z-暁.说+蛧/ -追?罪-薪′彰+劫*
樗里疾凭借斩首之威,一举攻取了河东三邑:汾阴(山西万荣西南),皮氏(山西河津东),焦邑(河南三门峡西)。
魏惠王采纳惠施之策,再次向秦求和。
正在此时,楚威王熊商死了,在位十一年(前339-前329)。
三十岁的太子熊槐继位,即楚怀王。
昭阳降任上柱国三年,至此复任楚相,仍然兼任上柱国。
公孙衍献策魏惠王:“楚威王死了,正是伐楚良机!大王既然失地于秦,不如取地于楚。”
惠施谏阻:“伐丧不义!大王既与天下诸侯偃兵,不应趁丧伐楚。何况齐、魏徐州相王,楚威王仅仅伐齐,没有伐魏。”
将相意见不一,魏惠王举棋不定。
秦惠君二十八岁,正夫人魏氏(魏惠王女)生下嫡长子嬴荡(秦武王),立为太子。
张仪献策:“主公的太子,乃是魏惠王的外孙,不如以此为由,暂时与魏罢兵,驱使魏惠王伐楚。魏惠王若是胜楚得地,必将感激主公,不再争夺河西七百里地。魏惠王若是伐楚失败,也无力争夺河西七百里地。”
秦惠君听从张仪之言,亲往魏地应邑(山西应县)会见魏惠王,许诺派出驻守皮氏的步卒万人,兵车百乘,助魏伐楚。
魏惠王大悦,许诺胜楚之后,再割上洛给秦国。
公孙衍率领魏、秦联军伐楚。
楚怀王正在为父服丧,猝不及防。
楚军在陉山(河南漯河东)仓促迎战,被魏、秦联军击败。
秦惠君要求魏惠王兑现承诺,割让上洛。
魏惠王听从公孙衍,拒绝兑现承诺。
秦惠君大怒。
管浅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