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不胜说:“原来先生是讽刺我徒劳无功。/6/1-墈′书/旺~ *哽+欣?蕞+哙·我毕竟向大王举荐了一个好人,先生又向大王举荐了几个好人?先生有何良策,能让大王身边全是好人?其实按照先生所言人性本善,大王身边不可能有坏人。按照先生所言人皆可以为尧舜,即使大王身边全是坏人,大王也应成为尧舜!”
孟轲哑口无言。
滕国是泗上十二诸侯之一。
滕定公担心步莒国、薛国、邳国后尘,被齐威王兼并,派遣太子姬弘使楚。
姬弘从滕往楚,途经商丘,得知大儒孟轲正在宋国,拜见求教:“滕国乃是小国,竭力事奉大国,是否能够免于征伐?”
孟轲说:“这我不敢担保!非要我说,只有一个办法:相信人性本善,遵循尧舜之道。”
姬弘受教而退,使楚以后返滕,又途经商丘,再次拜见孟轲:“上次求教夫子,夫子只说人性本善,言必称尧舜。恕我不敏,滕国如此弱小,怎能实行尧舜之道?”
孟轲说:“正道只有一条。+h_t·x?s`w_.*n′e′t~太子为何不信我言?颜回曾说:‘舜是普通人,我也是普通人。人生有为,自当如舜。’所以我认为人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滕国尽管只有方圆五十里,但是商汤最初只有方圆七十里,周文王最初只有方圆百里。只要遵循尧舜之道,必将仁者无敌。”
姬弘大受鼓舞,告辞返滕。
不久,孟轲收到邹国来信,得知母亲死讯,晋见宋康王告辞。
宋康王为示礼贤下士,赠金七十。
孟轲欣然收下,带着弟子万章、陈臻,归邹奔丧。
途经齐国,孟轲拜见齐相田婴。
田婴赠金五十,孟轲也欣然收下。
陈臻说:“前年离齐赴宋,齐威王赠金一百,夫子拒绝了。今年离宋经齐归邹,宋康王赠金七十,田婴也赠金五十,夫子全都接受了。如果前年拒绝是对的,今年接受就是错的。如果今年接受是对的,前年拒绝就是错的。夫子必居其一!”
孟轲笑了:“前年拒绝,今年接受,都是对的。?白!马¨书/院^ ′庚′鑫~醉.全^前年我不缺路费,为何接受?今年我正缺路费,为何拒绝?墨子之道,言必信,行必果,墨守成规,不知权变,乃是小人之道。君子之道,言不必信,行不必果,灵活权变,唯义所在。齐威王不尊重我,不聘我为列大夫,送我路费乃是收买我,君子怎能被人收买?”
庄子四十四岁,孟轲离宋归邹,二人未曾相识交往。
蔺且问:“小鹊生下大鸠,宋康王为何视为强国吉兆?”
庄子说:“《召南·鹊巢》有言:‘唯鹊有巢,唯鸠居之。’自古以来,都把鹊巢鸠占视为亡国凶兆。如今痞士迎合否王,竟把鹊巢鸠占,谬解为小鹊生下大鸠,视为强国吉兆。以凶为吉,必将自取其祸。”
蔺且又问:“曹商所献古玉,自称出于范蠡之墓,是否可信?”
庄子说:“未必可信!倒是透露了曹商盗墓的动机,乃是寻找古玉献给宋君偃。恰逢宋君偃叛周称王,于是好运来临。当年楚君蚡冒准备叛周称王,楚人卞和敬献宝玉,被刖一足。后来蚡冒之子楚武王正式叛周称王,卞和又献宝玉,又被刖一足。楚武王之子楚文王继位,卞和再献宝玉,终于得到赏识。曹商远比卞和幸运,一献宝玉,立刻得到赏识。可见宋君偃很不简单!”
蔺且又问:“孟轲听说宋君偃行仁,于是乘兴而来,唆使宋君偃称王,如今大失所望,败兴而归。为何孟轲仍然坚持人性本善,鼓吹人皆可以为尧舜?”
庄子说:“孟轲对齐威王、宋康王一再失望,仍然自欺欺人,坚持人性本善,鼓吹人皆可以为尧舜,乃是对君主抱有幻想,以便安心食君之禄,不必自食其力。因为孟轲自居劳心者,鄙视劳力者,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轲不会明白,治于人的小人固然被君子奴役,治人的君子同样被君主奴役。”
蔺且说:“老聃谆谆教诲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