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庄子传:战国纵横百年纪 > 第110章完结

第110章完结

蔺且问:“夫子曾说,燕王哙禅位子之,动摇君位世袭,得罪天下诸侯,必有亡国之忧。¨微?趣′暁?说.罔· ·庚_辛.罪·筷¢齐宣王伐燕,诸侯必定不救。为何如今诸侯打算伐齐存燕?”

庄子说:“如果齐宣王仅命匡章诛杀子之,让燕王哙复位,诸侯必定支持。然而齐宣王却命匡章诛杀燕王哙,兼并了燕国。齐军从戡乱的正义之师,变成了灭燕的不义之师。诸侯担心强齐危及自身,于是转而伐齐存燕。”

蔺且问:“惠施一向主张偃兵,为何支持伐齐存燕?”

庄子说:“惠施认为,燕王哙是践行墨子之道的圣君,子之是践行墨子之道的贤相,燕王哙禅位子之,乃是墨子之道的首次重大胜利。惠施痛恨齐宣王诛杀燕王哙、子之,所以赞成伐齐存燕!”

蔺且说:“天下都说子之是篡位奸臣,没想到惠施竟然认为子之是圣贤。”

庄子说:“唐姑果先为巨子,后为秦臣,助秦伐蜀,分裂墨家,多有劣迹,确是伪装圣贤,骗取了腹信任。~萝+拉?晓~说¨ !庚·芯\醉¨快′子之先为燕相,后为燕王,未闻劣迹,难以断言是否伪装圣贤,骗取了燕王哙信任。或许子之确如惠施所言,真是圣贤,仅因受禅为王,危及君位世袭,才被天下孔子之徒诬为篡位奸臣。不过即使子之受禅之前确是圣贤,受禅之后,为了防止太子姬平夺回王位,也会从圣贤变成否君。任何人一旦涉足庙堂,必将丧失真德。”

蔺且说:“夫子之言,解除了我的一大困惑。匡章也是涉足庙堂以后,丧失真德的显例。匡章最初反对齐威王、魏惠王称王,师从陈仲子,不臣天子,不友诸侯。后来为了保家卫国,向齐威王请命,击败伐齐秦军。此后又奉齐宣王之命接应伐秦联军东撤,仍然未失真德。但是随后又奉齐宣王之命,对伐秦联军落井下石,前后已经判若两人。如今又奉齐宣王之命,诛杀子之、燕王哙,兼并燕国,滥杀燕民。匡章已经丧尽真德!”

庄子感叹:“庙堂争权夺利毫无底线,乃是逆淘汰的大染缸,优败劣胜,你死我活,只有小人才能生存,君子无法生存。人在庙堂,身不由己,除了同流合污,另无出路。,6/1′k^s¨w′.`c\o′m,”

五七 张仪使楚怀王受骗,秦楚将战宋钘偃兵前313年,岁在戊申。庄周五十七岁。宋康王二十五年。

周赧王二年。秦惠王更元十二年。楚怀王十六年。魏襄王六年。韩宣王二十年。赵武灵王十三年。齐宣王七年。燕属齐一年。鲁平公十年。卫嗣君二年。越王无疆三十年。中山先王十五年。

稷下学士春居,晋见齐宣王:“周天子尚在,楚怀王身为周封诸侯,不守周礼,算不算明主?”

齐宣王说:“不算明主。”

春居又问:“楚国百官都不谏阻楚怀王,算不算忠臣?”

齐宣王说:“不算忠臣。”

春居说:“大王身为周封诸侯,听信孟轲妄言,建造天子才可拥有的明堂。规模宏大,占地百亩,门户三百,建造三年,仍未完工,不仅违背周礼,而且劳民伤财。齐国百官都不谏阻大王,算不算忠臣?”

齐宣王说:“不算忠臣。”

春居说:“大王明辨是非,既是齐民之福,也是天下之福!楚怀王不是明主,大王才是明主!正如孟轲不是孔子之徒,我才是孔子之徒。”

言毕辞出。

齐宣王大叫:“先生留步,为何进谏如此之晚?寡人立刻下令停建明堂!”

命令史官:“记下:寡人妄建明堂,违背周礼。孔子之徒春居,谏止寡人。”

齐宣王召见孟轲:“有人谏阻寡人建造明堂。寡人应该毁掉明堂,还是暂停建造?”

孟轲说:“周公礼制规定,王者居于明堂,才能施行王政。大王没有明堂,如何施行王政?”

齐宣王顿时醒悟,命令史官删去刚才的记录,继续建造明堂。

秦惠王采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