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天地不仁,无所亲疏,天下各处才能风调雨顺,四季如常。?y^o?u!s,h/u/l\o^u`./c~o\m/天地一仁,有所亲疏,天下各处就会旱涝并至,四季失常。孔子、墨子都是宋襄公后裔,全都未窥天道之常,所以天下被儒墨之徒越救越坏。”
蔺且说:“弟子明白了!君王不能妄动仁义之心,否则必将自居仁义而害人。君王伪装仁义固然害人,君王真心仁义更加害人!人道不能违背天道,也不能干预天道,只要顺应天道,天地就能养育万物。”
六十 金蝉脱壳张仪归魏,示弱保民卫侯贬号前310年,岁在辛亥。庄周六十岁。宋康王二十八年。
周赧王五年。秦武王元年。楚怀王十九年。魏襄王九年。韩襄王二年。赵武灵王十六年。齐宣王十年。燕昭王二年。鲁平公十三年。卫嗣君五年。越王无疆三十三年。中山先王十八年(卒)。
中原大雨,数月不止。
春洪爆发,洛水决堤,周都洛阳被淹。
秦武王二十岁,服满除丧,正式即位。
王叔樗里疾四十二岁,上朝进言:“张仪无信无义,反复无常,卖国求荣,取悦诸侯。*x/s~h·b-o?o!k/.\c?o-m′先王伐魏,攻取河东,张仪竟然还给魏国,骗得先王和魏惠王信任,兼相秦、魏。先王伐楚,攻取汉中,张仪又想还给楚国,骗得先王和楚怀王信任,受封武信君。大王如果继续重用张仪,天下必怒秦国无信无义,更笑秦国无人!”
樗里疾的死党公孙赫,樗里疾的副将甘茂,纷纷附议。
齐宣王也遣使至秦,要求秦武王诛杀张仪。
秦武王孔武有力,尚武嗜杀,只想用武力堂堂正正征服中原。为太子之时,久已厌恶张仪运用诡计欺骗诸侯,大损秦国威名。内外交逼之下,对张仪动了杀机。
张仪七十一岁,自知命悬一线,献策秦武王:“山东诸侯互战,有利秦军东进。如今齐宣王最为恨我,我在何国,必伐何国。大王不如把我免相,驱逐归魏,齐宣王必将伐魏。齐、魏陷入苦战,大王就能乘势伐韩,一举攻取三川,亲临洛阳,尽得九鼎,代周为王。”
秦武王虽恨其人,仍爱其策,于是罢免张仪及其死党魏章,不予诛杀。·墈`书\屋. !无.错`内?容,赐以马车三十乘,驱逐归魏。
公孙衍六十六岁,四年前罢免韩相,归魏赋闲。得知张仪罢相,立刻展开活动,游说中原诸侯背叛连横,重新合纵。
义渠、丹、犂得知张仪罢相,立刻叛秦。
秦武王大怒,亲征义渠、丹、犂。
义渠重新向秦称臣,丹、犂被秦伐灭。
张仪罢免秦相,荣归魏国。
魏襄王惊疑不定,既不敢用,也不敢杀。
齐宣王大怒伐魏,魏襄王大恐。
张仪晋见魏襄王:“大王不必担心,我能让齐宣王退兵。”
张仪门客冯喜,奉命使齐,晋见齐宣王:“大王痛恨张仪,为何抬举张仪?”
齐宣王说:“张仪在秦为相,寡人命秦诛杀。张仪罢相归魏,寡人立刻伐魏。何曾抬举张仪?”
冯喜说:“秦武王本想诛杀张仪,一如秦惠王诛杀商鞅。张仪献策秦武王:‘山东诸侯互战,有利秦军东进。如今齐宣王最为恨我,我在何国,必伐何国。大王不如把我免相,驱逐归魏,齐宣王必将伐魏。齐、魏陷入苦战,大王就能乘势伐韩,一举攻取三川,亲临洛阳,尽得九鼎,代周为王。’秦武王采纳其策,不予诛杀,赐以马车三十乘,驱逐归魏,诱使大王伐魏。大王果然伐魏,乃是受张仪摆布,岂非抬举张仪?”
齐宣王不愿受张仪摆布,于是停止伐魏。
正在此时,去年复任魏相的田需死了。
张仪、公孙衍立刻展开活动,谋求复任魏相。
齐宣王命令苏代:“张仪罢相归魏,正是中原诸侯合纵伐秦的良机。寡人命你出使楚、魏,邀约楚国、三晋合纵伐秦。田需已死,上策是让薛公相魏,中策是让犀首相魏,下策是让别人相魏。绝对不能让张仪复任魏相!”
苏代从齐至楚,拜见楚相昭鱼:“秦武王新立,张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