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庄子传:战国纵横百年纪 > 第124章完结

第124章完结

庄子说:“秦惠王东进中原,只要一国向秦称臣,就会移师征伐别国,所以先后征伐魏、韩、赵、齐、楚,尽管胜多败少,然而代价惨重。·y_u+e\d!u`y.e..+c?o.m/秦武王认为,不必一一伐败诸侯,只要一举伐灭东周朝,就能君临天下。宜阳是秦军入周的必经之路,秦武王必须先拔宜阳,才能灭周。”

蔺且问:“魏襄王为何同意助秦伐韩?”

庄子说:“魏襄王畏惧秦伐,所以被迫同意助秦伐韩。又凭借其姐是秦武王生母,其女是秦武王王后,希望秦军不再伐魏。其实秦人从来不受政治联姻牵制。秦惠王的王后是魏惠王之女,齐宣王的前王后是秦惠王之女,秦惠王照样征伐魏、齐。魏襄王即使助秦伐韩,仍然无法避免秦伐。”

蔺且问:“赵武灵王为何不惧秦伐,拒绝助秦伐韩?”

庄子说:“赵武灵王一向与韩结盟,王后又是韩宣王之女、韩襄王之姐,所以不肯助秦伐韩。至于赵武灵王为何不惧秦伐,原因不详,尚须观察。!d,a′k!a~i\t?a~.\c-o?m¨”

庄子前往蒙泽钓鱼,空手而归。

钟离氏问:“莫非惠施又回宋国了?你不会把钓到的鱼,全部倒回蒙泽吧!”

庄子说:“宋康王的王冠被盗,悬赏千金征求宝珠。很多人到江河湖泽寻找宝珠,我已无法钓鱼!伪道遮蔽真道,人道干预天道,必将天地失序,四季淆乱,万物遭劫,人乱于地,鱼乱于水,鸟乱于天,兽乱于林。”

蔺且问:“王冠藏于宫墙之内,侍卫众多,为何竟也被盗?”

庄子说:“这叫盗亦有道。盗跖的徒属,曾问盗跖:‘盗也有道吗?’盗跖说:‘当然!凭空臆测积藏,是盗之圣。入室勇于在前,是盗之勇。出室敢于居后,是盗之义。明白可否得手,是盗之知。得财平均分赃,是盗之仁。不具备五者而能成为大盗的,天下从未有过。’可见仁义圣知勇,既可为善人所用,也可为不善人所用。如今伪道猖獗,善人少而不善人多,所以仁义圣知勇多被不善人利用。^墈?书`屋¨小^说^王¢ ¨首!发_不善人之中,分为小偷和大盗。小偷隐秘窃物,既被众人视为不仁不义,又被大盗诛杀。大盗公然窃国,既被众人视为大仁大义,又能称王称霸。田氏盗窃齐国而称王,戴氏盗窃宋国而称王,全都自居仁义,自比尧舜。”

蔺且问:“唐鞅教唆宋康王诛杀无罪之人,却被宋康王诛杀。唐鞅究竟是无罪被杀,还是有罪被杀?”

庄子说:“以人道观之,唐鞅是无罪被杀。以天道观之,唐鞅是有罪被杀。教君为恶,罪莫大焉!”

蔺且问:“宋康王倒行逆施,下场将会如何?”

庄子说:“《老子》曾言君主四境:‘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宋康王不可能企及至境,而从次境开始。先是逐兄篡位,行仁十年,民众亲而誉之。然后逞强称王,行暴二十年,民众畏而惧之。如今滥杀无辜,走向穷途末路,行否若干年,必将民众腹诽而心中侮之,诸侯征伐而公开侮之。宋国在劫难逃!”

蔺且说:“如果奉行否术在劫难逃,那么奉行否术的中原,为何不能战胜奉行否术的秦国?”

庄子说:“秦国否术,重点对外,滥杀异国臣民,但不滥杀本国臣民,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中原否术,重点对内,滥杀本国臣民,无功乱赏,无罪滥杀。对内的否术大失民心,不可能战胜对外的否术,所以中原同样在劫难逃,秦国必将代周为王。不过秦国即使能够代周为王,仍然在劫难逃,因为一切否术必不长久!《老子》有言:‘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六三 秦武入周举鼎暴死,赵武变法胡服骑射前307年,岁在甲寅。庄周六十三岁。宋康王三十一年。

周赧王八年。秦武王四年(卒)。楚怀王二十二年。魏襄王十二年。韩襄王五年。赵武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