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庄子传:战国纵横百年纪 > 第140章完结

第140章完结

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

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络诵之孙,络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於讴,於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拟始。\7^0\0′t?x,t/.`c/o?m′”

蔺且问:“南伯子葵,显然是南伯子綦的化身。女偊和卜梁倚,又是谁的化身?”

庄子说:“女偊是泰道的化身,卜梁倚是惠施的化身。惠施不肯仕宋,卜君于梁,成为梁相,希望倚待梁王,实现天下偃兵,最终失败。”

蔺且问:“惠施死前闻道,是否悟道?”

庄子说:“没有。惠施拙于用大,有圣人之才,无圣人之道。浪费其大才,糊里糊涂过完了一生。”

蔺且问:“那么夫子为何说卜梁倚最终悟道?”

庄子说:“一是告慰惠施在天之灵,二是阐明闻道、悟道各有九阶。闻道九阶是:副墨之子,络诵之孙,瞻明,聂许,需役,於讴,玄冥,参寥,拟始。?我·地?书?城^ ·免′废~悦/毒/悟道九阶是: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入于不死不生,撄宁,撄而后成。”

蔺且问:“夫子常言的四境,与九阶有何关系?”

庄子说:“九阶专言闻道、悟道,不包括行道、成道。人之学道,当历四境:始于闻道,继以悟道,证以行道,终于成道。”

蔺且问:“闻悟行成,如何达至?”

庄子说:“闻道依外力,悟道靠自力,行道凭定力,成道非人力。所以闻道易,悟道难,行道更难,成道难于登天。关键在于,时刻铭记道体、道术之异与同。”

蔺且说:“愿闻其详。”

庄子说:“人是万物之一,尽管独具领悟道体之德心,仍然不能尽知道体,只能领悟道术。此即道体、道术之异!”

蔺且说:“何为道体、道术之同?”

庄子说:“道术仿效道体,所以道体无为无不为,道术也无为无不为。

蔺且问:“道体如何无为无不为?”

庄子说:“道体之无为,就是永恒循环,不受天地万物影响,又对天地万物无所亲疏。?萝,拉¨小¢税^ `无?错?内¢容_道体之无不为,就是遍在永在,既造化万物,又主宰万物。此即《老子》所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蔺且问:“道术如何无为无不为?”

庄子说:“道术之无为,就是顺应天道,永不违背天道。道术之无不为,就是因循真德,自适其适,永不适人之适。此即《老子》所言‘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七一 秦劫楚怀赵禅幼主,屈原见放庄子著书前299年,岁在壬戌。庄周七十一岁。宋康王三十九年。

周赧王十六年。秦昭王八年。楚怀王三十年。魏襄王二十年。韩襄王十三年。赵武灵王二十七年(禅)。齐湣王二年。燕昭王十三年。鲁湣公四年。卫嗣君十六年。中山后王二年。

齐湣王、魏襄王鉴于去年秦国救韩伐楚,担心韩襄王重新亲秦,于是共赴韩都新郑,册立韩咎为太子。

去年韩国立储风波,引发诸侯混战,今年尘埃落定。

魏冉献策秦昭王:“齐、魏、韩合纵伐楚三年,去年齐、魏救韩以后停止伐楚,今年齐湣王、魏襄王亲赴新郑立韩咎为太子,策动者都是孟尝君,目的都是阻止秦军东进。楚怀王原本与秦结盟,如今转而与齐结盟。楚太子熊横原本为质于秦,如今转而为质于齐。所以能否阻止孟尝君发动合纵伐秦,关键仍在楚国。”

秦昭王听从其言,致书楚怀王:“五年前寡人与大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四年前大王让太子为质于秦,至为欢愉。三年前太子杀死寡人重臣,不向寡人谢罪就亡归郢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