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失利被诸葛亮处死,陈寿的父亲也受到连累被处以髡刑,即剃光头发做苦工,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又轻视陈寿,云云。这种说法,既与事实不合,也没有触及深层的玄机。而玄机,就在诸葛亮的冤家对头司马懿身上。
诸葛亮在前线北伐的七年中,最后四年一直采取积极进攻,希望与对方的主帅司马懿一决雌雄。而从司马懿这边来看,二十多年军事生涯,恰好就是这四年,最为黯淡无光。在这之前,他曾经全歼孟达的叛军于上庸;在这之后,他远征辽东公孙渊,攻灭淮南王凌,那都是料敌如神,战功辉煌。唯独中间这四年,第一战就因自己指挥失误,造成名将张郃战死沙场;此后又一直采取缩头乌龟战略,据《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记载,即使对方送来妇女的衣饰加以嘲笑,他也不出兵决战,连下属将领都敢当面说他“畏蜀如虎”。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下,对诸葛亮用兵才能的任何赞扬,都等于是对司马懿用兵才能的贬低。而陈寿的《三国志》,撰写在西晋武帝时期,西晋武帝司马炎是谁?就是司马懿的孙儿呀。于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用兵才能,就成为陈寿最难下笔的地方,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摊上大事儿。从人性的角度去观察,他做出这样的负面评价,虽然并不准确,但却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