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全场。据《三国志》卷十四《程昱传》中的记载反映,从此“万人敌也”的美名,就在曹营中传开。清代学者赵翼,在他的《廿二史札记》中,列举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量例证,从而得出结论说:“汉以后称勇者,必推关、张。”换言之,关羽、张飞,成为后来评价战将是否神勇无敌的标杆。
但是,史书这段战况记录,还有两个看点:一是史文说关羽是“策马刺良”,可见他的夺命兵器,并非横向砍杀的大刀。后世说的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当时还真没有。那时马上使用的长兵器,最常见的是长矛和大戟,特别是纵向刺杀的长矛。1969年甘肃武威市雷台汉墓,也就是出土著名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地方,正是东汉后期的墓葬,在时代上与三国紧紧相连。这里还出土了当时的青铜骑兵队列俑,所持武器全都是长矛和大戟,并没有青龙偃月大刀。而当时人刘熙所著的《释名》卷七就说:“矛长丈八尺曰槊,马上所持;言其槊,槊便杀也。”一丈八尺长的矛,特称为槊,是骑兵马上所使用的兵器;之所以叫做槊,槊的意思是很方便杀敌。可见在当时,长矛被认为是骑兵最具杀伤力的长兵器。当时的一丈八尺,即今四点三米。张飞、吕布、典韦、公孙瓒、程普等名将,还有马超的铁骑兵团,他们所使用的兵器,史书都明确说是长矛。关羽刺翻颜良,最有可能的兵器也是长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