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司马懿的指示,江西岸的码头上,早已有一支铁骑兵队伍在此恭候。王凌一被押送上岸,即将由他们带回京都问罪。舍舟登岸,已是红日西下之时,王凌举目四望,但见川原苍茫,残阳如血,不禁悲从中来。他想知道此去自己的生死如何,便向骑兵队长索要钉棺材盖板的铁钉,以试司马懿之意。经过请示,那队长把两枚长长的棺钉,放到王凌面前。王凌自知必死,也就不再犹豫。当天深夜,王凌一行来到百尺堰以南的项县(今河南省沈丘县)。在驿馆之中,王凌长叹道:“年将八十,竟然身名并灭了!”说完之后,断然仰头喝下毒药而死。
以王凌为首的反抗力量,到此被彻底消灭。但是,就在三个月后的八月初五,七十三岁的司马懿,也病死在洛阳,到阴间去同老朋友王凌见面相会了。
淮扬的军事行动,虽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激烈战斗,但是司马懿的用兵特色,依然清晰显现出来。在做好最坏打算的情况下,尽力争取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他惯用的策略。换言之,尽量在斗智上下功夫,而不在斗力上费力气。以往对付诸葛亮是如此,现在对付王凌更是如此。在自己军事生涯的最后一次用兵中,他就用这样的收官表演,告别了历史舞台。撇开道德上的拷问和衡量,单单就沙场用兵的军事才能而论,综合他在辽东之战和其他战场的表现,他应当评为曹操之后,曹魏主帅型名将第二名。也正是凭借军事上的战功积累,他也才能逐渐掌控曹魏后期的朝廷大权,为后来司马氏的代魏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