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大元王朝 > 第73章完结

第73章完结

由于他原本就不想自得天下,因而也就不思进取。!我′得?书¢城¨ `最_歆?璋!結`哽*欣,快~从至正十七年(1357)起,张士诚所据江阴(今属江苏)、长兴(今属浙江)等战略要害地点先后被朱元璋夺去。他的势力从此不得再向外进一步伸张。他倒好像不太在乎,趁朱元璋要先对付陈友谅,张士诚从元政府那里讨到一个“太尉”的头衔,安心做他的土皇帝。直到至正二十三年(1263),也就是朱元璋与陈友谅会战鄱阳湖的那一年,他想要封“吴王”,元廷不答后,这才重新反元,自封吴王,同时停止向大都发运漕粮。翌年,朱元璋也称吴王,并开始着手准备攻灭张士诚。

龙凤十一年(1365)八月,朱元璋以徐达、常遇春领兵20万,东攻张士诚。徐达等先取苏北、淮东诸城。次年五月,朱军略地浙西,十一月围攻平江。朱军筑长围将平江困死,架三层木塔觇视城内。并于每层置弓弩火铳,又用“襄阳炮”轰击城墙。这时候,平江已变作一座孤城。张士诚被围在里面,粮草日少,突围又不成。他的灭亡不过是时间问题。

龙凤十二年(1366)十二月,张士诚既然已成瓮中之鳖,朱元璋需要除却他最后的一块心病了。\白¨马*书!院` \免!沸_岳+黩*定鼎的形势越来越成熟,可是滁州的小明王、刘福通这一对君臣当如何处置?当初出援安丰前刘伯温提出的问题,现在已再也无法回避。朱元璋终于下定了决心。

于是,他派心腹廖永忠到滁州,假意具舟揖迎小明王君臣去应天。船队沿清流水而下,在进入长江口的瓜步,廖永忠下毒手将韩林儿和刘福通沉于江中。朱元璋公开宣布的消息,则是二人乘坐的船只在瓜步“遇风浪,掀舟没,刘太保(指刘福通)、小明王俱亡”。龙凤政权由于这个自然事故而自然消亡。因此朱元璋称明年(1367)为“吴元年”。这一年是丁未羊年。据说当时民间流传“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的谶言。假如不是后来的追加附会,那么它一定是早已安下此心的朱元璋指使人暗中散布的。洪武八年(1375),廖永忠因“越制”被杀。朱元璋叫他的十七子朱权在承旨编成的《通鉴博论》中写下“廖永忠沉韩林儿于瓜步。大明恶永忠之不义,后赐死”一句,把沉杀小明王的责任全部推到已无法自辩的廖永忠身上。¢比?奇¢中¨文¢网? -追,醉/歆_章.截_

张士诚固守平江城长达11个月。吴元年(1367)九月,城破。张士诚率卒巷战,最后没有人再肯为他卖命。他放火烧死家眷,自杀未遂,被俘获,送到应天。朱元璋与他讲话,他一语不肯吐。丞相李善长来问,被他骂了一顿。朱元璋大怒,下令将他打“御仗”四十,乃死(一说命其自杀)。

削平陈友谅和张士诚以后,南方的其他割据势力都已难与朱元璋相抗。为了克定大业,北伐元政权于是提上议事的日程。

在灭亡前的最后十多年里,元政权朝政的昏暗腐败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只是因为中国版图扩大,除了中央政府以外,任何势力都很难有效地动员起全国性的行动,所以它得以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竟然又拖过了十几年的时日。

元顺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半世明君半世昏”的皇帝。脱脱罢相(1354)以后,他很快便不理朝政,整天陶醉在两件事情上。一是自己设计、打造精致巧妙的“龙舟”、“宫漏”,自己画图样做宫殿模型,一尺来高,门窗楹梁,一色俱全,做好了就叫工匠按式样仿造,京师中称他“鲁班天子”。二是自从学会了权相哈麻引“西番僧”传授的“大喜乐”,就是把藏传佛教高僧“男女双修”的修炼方法(后在宗喀巴改革时被禁止)变成宣淫纵欲的游戏,与朝中10个亲信和众多打扮成“天魔”的宫女鬼混,以昼继夜,寻欢作乐。皇太子想夺位自帝;顺帝也有自己的支持者,宫廷中分裂成两个党派。两派分别勾结在北方靠“义军”起家、为争夺地盘互相攻伐不已的军阀集团。朝中的党争和朝外的军阀混战结合在一起,把元朝政治搅得乌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