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正中并排凿有两个小洞,石条当是一种树竿座,可能是铁幡竿的座基。现在,铁幡竿已成为上都的名胜之一。
上都城外有离宫,称西内。有昔刺斡耳朵,又称棕殿、棕毛殿。昔刺,蒙古语,意为黄;斡耳朵即宫帐、营帐,昔刺斡耳朵即“黄色的营帐”。这里是元举行大宴的地方。此外,上都附近还有专供皇帝巡幸时打猎的场所三不刺和东、西两凉亭。
蒙古王公贵族大聚会时,要举行“诈马宴”,也称“只孙宴”。这是一种规模最大,费用最多,最为隆重的宴会。只孙,蒙古语,意为颜色。诈马,波斯语,意为外衣、衣服。凡有资格参加这种宴会的人,都有皇帝赐与的织金文衣。届时,他们必须按统一规定,穿上皇帝赐与的同种颜色的服装,按尊卑次序就座。臣僚被赐只孙衣,能参与只孙宴也是地位和荣誉的象征。汉官周伯琦对此有详细的记载⑧。
两都制确定后,忽必烈每年春夏至上都,秋冬回大都。上都虽为陪都,却因皇帝有半年时间驻跸于此,而具有实际上的政治地位。忽必烈行汉法后,遭到守旧派诸王的不满与反抗。但时势使然,不得不尔。为了更好地维护黄金家族的团结,进而巩固元朝的统治,忽必烈也必须充分照顾蒙古贵族的习惯和利益,上都是他加强对草原地区的统治和维系与蒙古贵族关系的渠道,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保留了更多的草原文化特点和蒙古旧俗。每年二、三月,皇帝驾幸上都,九月前后,返回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