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解密大清皇帝 > 第47章完结

第47章完结

容妃是新疆伊斯兰教上层和卓家族的后裔。~g,g.d!b`o`o`k\.¢n*e_t^乾隆二十三年,和卓家族的一支——霍集占发动叛乱,香妃的叔叔额色尹及兄长图尔都率部配合清军平叛。次年,香妃随图尔都进京,后被乾隆收入宫中,并被封为“和贵人”。

现代的影视作品中有香妃奉太后之命赐死的情形,而事实恰恰相反。乾隆二十六年底,奉太后之命,香妃由贵人晋升为嫔,三十三年,又由嫔晋升为妃,称为容妃。香妃在宫中享有特殊待遇,乾隆帝注意照顾她的民族习惯,她在宫中可以穿着维吾尔族服装,保持维族饮食习惯,宫中还专设了维族厨房。乾隆三十年春,她以嫔的身份与皇后等一起随同乾隆下江南,游历了苏州、杭州等地。除这次随驾南巡外,乾隆三十六年,容妃还随驾东巡,游历泰山、曲阜;四十三年七月,随驾赴盛京,到沈阳故宫等处,拜谒过清太祖努尔哈赤陵。这一系列的事实证明,容妃确实是非常受宠的。而且她的地位也在不断地上升。

乾隆五十三年四月,香妃病死于宫中,葬于河北遵化清东陵。

土尔扈特部回归

乾隆三十六年一月,远离祖国达一百四十多年之久的中国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俄的残酷统治和苛征暴敛,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毅然踏上了返回祖国的东归之路。+齐!盛?晓`税~网! `更^薪~嶵-全¢他们摆脱了沙俄军队的围追堵截,英勇战斗,不惜蒙受重大牺牲,历尽艰难困苦,终于在同年六月底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乾隆皇帝对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这一壮举非常重视,亲自在木兰围场的伊绵峪和避暑山庄万树园多次接见、宴请、赏赐渥巴锡,并在普陀宗乘之庙树立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通巨型石碑以记其事。

孙嘉淦奏稿案

孙嘉淦,山西兴县人,康熙五十二年进士。在雍正朝很得雍正帝的赏识。乾隆即位后,立即召孙嘉淦任吏部侍郎,以后又升迁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后来,由于孙嘉淦的出色表现,他的官运十分亨通,到乾隆十五年的时候,他已经是兵部侍郎,后又晋为工部尚书署翰林院掌院学士。孙嘉淦正直能干、敢于直言,晚年的时候在官民中有相当高的声望。

乾隆十五年,一份署名工部尚书孙嘉淦的奏稿在全国上下广为流传,直到乾隆十六年六月,才有云贵总督硕色密报乾隆帝。乾隆皇帝看了这份密折后,认为这份伪奏稿假托廷臣名目,捏造皇帝批语,纯系大逆恶徒狂悖之举。,w′b/s·z,.¢o*r/g_他之所以能迅速做出这种决定,完全是因为对孙嘉淦的信任。同时,他又不想公开追查此种直接把矛头对准他本人的激烈的指责言辞,又因伪奏稿在其他处尚未发现,故追查也没必要全面铺开,遂责令步兵统领舒赫德及相关等省的督抚秘密缉访。

第20章 高宗 乾隆(2)

没想到,这次密查的结果大大出乎乾隆的预料,这份伪奏稿传播范围之广,传播人员之多,实是令人想不到的。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为了相互推托,各地官员和普通百姓开始互相陷害,一时间,出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这让办案人员在办案的过程中非常被动,给老百姓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为了扭转局面,先后有人上奏提出停止查办伪奏稿案,却遭到了乾隆的驳斥。他不仅没有停止彻查,反而变本加厉地进一步深入彻查,一时间,全国上下人心惶惶,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十分不安。此时的乾隆也是骑虎难下,左右为难了。不得已,只能采取缓兵之计,为给自己找台阶下。乾隆十七年,乾隆授意军机大臣将传抄伪奏稿的江西长淮千总卢鲁生定为炮制伪稿的主犯,使其蒙冤入狱。乾隆十八年二月,将其凌迟处死。同时宣布伪稿的主犯已经就法,其他的从犯可以豁免,但对曾传阅伪稿的官员要照例治罪。就这样,这场轰动全国的伪孙嘉淦奏稿案就草草结案了。但奏稿的作者到底是谁,还是个谜。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吴敬梓,字敏轩,清代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仕宦名门,曾祖吴国对是顺治年间的探花,但到了他父亲吴霖起,家道开始衰微。吴敬梓小时候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23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他不善治生,又慷慨好施,被族人看作败家子。直至1754年他去世时,还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全书的中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